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鐵嶺市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鐵嶺市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右圖為鐵嶺市周恩來同志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之一場景,銀岡學堂,是東北地區唯一保存下來的古代書院,是清代著名的五大書院之一,是關東第一書院,在東北教育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開本邑教育之先",培養出大批英才。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就是在銀岡書院入讀國小。銀岡書院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的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被列為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
  • 地理位置:遼寧鐵嶺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一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9:00—16:00
  • 景點級別: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免費
鐵嶺展館簡介,歷史沿革,展區設定,館藏珍品,職能作用:,時間:,

鐵嶺展館簡介

鐵嶺市周恩來同志少年讀書舊址原為銀岡學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昔日的鐵嶺古城內南門之右,今日繁華的銀岡小區之中。現為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遼寧省國防教育基地、遼寧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遼寧省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實踐基地、遼寧省社會科學普及示範基地、AAA旅遊景點、紅色旅遊精品景點。
1990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同志為紀念館親筆題寫了館名。建館以來共接待國內外觀眾近百萬人次,黨和國家領導人胡耀邦楊尚昆李鵬李克強等都曾到此參觀並指導工作。

歷史沿革

銀岡書院是清湖廣道御史郝浴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自建的居室和講學授徒之所,名曰:“致知格物之堂”。康熙十四年(1675年),郝浴復官回朝,將此居所捐出成立“銀岡書院”,成為遼北“昌明理學,啟迪後賢”的庠序之地。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夏,鐵嶺知縣焦獻猷及士紳捐資對銀岡書院進行了維修,於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秋節竣工。
紀念館建築為清代青磚木結構瓦房,建於1658年(清朝順治十五年),系原書院的中院及西院一部分。中院為四合院格局,兩層院子,前院為門房、正房、東西廂房各3間,各房之間由4個月亮門連線。1910年春,12歲的周恩來隨三堂伯來到鐵嶺,進銀崗書院國小堂讀了半年書。前院東廂房就是周恩來少年讀古文齋房,西院6間教室,是少年周恩來讀書的教室。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鐵嶺地方官府撥給銀岡書院學田一千畝、徵銀五十兩。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再次對銀岡書院進行維修。清光緒四年(1878)鐵嶺士紳左聯甲力求整頓銀岡書院,購得書院東鄰王姓地址建築學生宿舍。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於院之東建學舍,南北各五間。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年),遼北地區第一所新式學堂——銀岡學堂在書院內成立。它是東北地區最早引入新式教育的學校之一,近現代的各種思潮在這裡廣為傳播。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銀岡書院成立勸學所。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書院西購地建舍,續招學生兩班。宣統二年(1910年)春天,12歲的周恩來跟隨三堂伯父周貽謙從浦口乘輪船,沿長江而下抵上海,由上海走海路經山東、天津,到達東北牛莊,再由牛莊坐船逆遼河而行至鐵嶺馬蓬溝古渡口登岸,落腳鐵嶺,寄居在周貽謙家,就讀於鐵嶺銀岡學堂三年甲班。
鐵嶺是少年周恩來第一次接受西方教育的啟蒙和革命思想薰陶的地方。“致知格物”的訓導陶冶了周恩來儒雅的風範,積極進步的學校教育開闊了少年周恩來的視野,誘發了他愛國主義的志向,萌發了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種子,為後來投身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打下了良好基礎,產生了深遠影響。正如1946年9月,周恩來在同美國記者李勃曼談話中說:“十二歲的那年,我離家去東北,這是我生活和思想轉變的關鍵……我離家去滿洲鐵嶺,是因為父親、伯父都在那裡做事。我在鐵嶺入了國小,六個月後又去瀋陽入學,念了兩年書。從受封建教育轉到受西方教育,從封建家庭轉到學校環境,開始讀革命書籍這便是我轉變的關鍵。”鐵嶺的學習、生活是少年周恩來邁出了他人生旅途的關鍵一步。正像周恩來侄子周秉均說的那樣:“銀岡書院是周恩來生活、革命的起程地”。1962年6月15日,周恩來偕夫人鄧穎超考察東北時,再次來到闊別五十二年的鐵嶺,親切地稱鐵嶺是他的第二故鄉!
民國十三年(1924年)銀岡學堂改為鐵嶺縣立第一國小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銀岡書院舊址一直是辦學場所和教育機構。由於銀岡書院“行教化於是邦”的歷史貢獻較大。1978年,中共鐵嶺地委對銀岡書院舊址進行修繕,闢為“鐵嶺市周恩來同志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於1979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2002年6月經市編委辦批准,鐵嶺市周恩來同志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加掛銀岡書院牌子。2010年12月29日,展館全部免費向社會開放。

展區設定

紀念館現占地10000㎡,建築面積3500㎡,展出面積1440㎡,銀園景區面積3300㎡,停車場面積1200㎡,是承載著古代書院文化、革命文化、園林文化“三院一體”的綜合性紀念館。紀念館分為以下三個展區。
1.中院為歷史文化展,是了解鐵嶺及遼北歷史文化教育發展的一個直觀視窗,全面系統地反映了銀岡書院作為遼北“昌明理學,啟迪後賢”的庠序之地,對遼北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乃至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包括講堂、東西齋房、郝公祠、名人碑廊、魁星亭、紙爐等。
2.西院為周恩來事跡陳列展,通過一系列照片和實物,再現周恩來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生活、學習、工作的情況,再現偉人周恩來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日夜操勞,奮鬥到生命最後一息的業績。包括新生活的起點——1910年周恩來在鐵嶺、第二故鄉情——1962年周恩來視察鐵嶺、歷史偉人周恩來業績展、臨時展廳。
3.東院為園林景觀,以清末東北園林為背景,通過廊、亭等實物展示,使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東北特色園林文化的情景。園內種植多種花草樹木,花間樹下,曲徑通幽,券拱蓮池,游魚花卉,典雅清幽,如天然花園一般。

館藏珍品

全館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設面積635平方米。
陳列內容主要是周恩來1910年在銀岡學堂讀書和1962年在鐵嶺的活動以及銀岡書院歷史兩方面內容。現設4個展廳,展品有95件,主要為實物、照片和書畫。第三展廳為周恩來讀古文齋房原貌陳列。館藏文物121件。

職能作用:

保護文物和古建築,徵集相關文物並開展相關的學術研究;弘揚周恩來總理的偉大精神和崇高品格,對青少年及廣大人民民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黨史教育;充分發揮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社會科學普及示範基地、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實踐基地作用,推動偉人精神的傳播和弘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社會發展正能量。

時間:

開放時間:每周二——周日9:00—16:00 (每周一全天及周五下午閉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