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與桃花女(邢台桃花女傳說)

周公與桃花女(邢台桃花女傳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邢台傳說:周公村和桃花村不結親。相傳很久以前,七里河岸邊住著一個叫周公的高人,周公得了天書,猶如神助,百算百準,從不失手,天大的事情也難不倒他,他的名氣更大了。桃花女得了地書,能解能破,比周公更厲害。石坡村有個石老婆婆,兒子外出三年沒有回家,快到母子倆約定的時間了,毫無音信,她就找周公占吉凶,周公對石婆婆說:你兒子於某年某月某日將魂落異鄉路途,見不到他了。石婆婆傷心極了,哭哭啼啼著去找桃花女,桃花女對石婆婆說:婆婆不要傷心,你兒子還有救,你快回去,如此這般交代了一番。石婆婆就拿了兒子原先穿過的鞋子,上房拍著房檐,喊道:孩子呵,快穿鞋!又拿勺子敲門頭,喊道:兒啊,快回來!迷信說法,孩子叫魂,傳說是桃花女留下的習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公與桃花女
  • 性質:傳說
  • 來源:邢台
  • 習俗:孩子叫魂
  • 介紹人:彭祖
  • 結局:唯美浪漫
內容,影響,

內容

邢台傳說:周公村和桃花村不結親
相傳很久以前,七里河岸邊住著一個叫周公的高人,周公得了天書,猶如神助,百算百準,從不失手,天大的事情也難不倒他,他的名氣更大了。桃花女得了地書,能解能破,比周公更厲害。石坡村有個石老婆婆,兒子外出三年沒有回家,快到母子倆約定的時間了,毫無音信,她就找周公占吉凶,周公對石婆婆說:你兒子於某年某月某日將魂落異鄉路途,見不到他了。石婆婆傷心極了,哭哭啼啼著去找桃花女,桃花女對石婆婆說:婆婆不要傷心,你兒子還有救,你快回去,如此這般交代了一番。石婆婆就拿了兒子原先穿過的鞋子,上房拍著房檐,喊道:孩子呵,快穿鞋!又拿勺子敲門頭,喊道:兒啊,快回來!迷信說法,孩子叫魂,傳說是桃花女留下的習俗。
周公與桃花女周公與桃花女
石婆婆的兒子在外經商三年,惦念家中老母,記著回家的日期,急匆匆上路,日夜兼程。這天遇上下大雨,慌忙鑽進一破磚窯避雨,忽聽有人喊他穿鞋,好象是母親的聲音,趕緊出窯查看。他剛鑽出窯道,磚窯轟然坍塌,總算撿了一條性命。兒子回家,石婆婆萬分高興,找到周公,說他算的不準,周公大驚失色,知道是桃花女從中作梗,對桃花女更加痛恨。
俗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周公和桃花女雖然是冤家,經彭祖撮合,居然成就了一門親事。彭祖本是普通人,得益於桃花女使法,延年益壽,活了八百歲,還發明了羹湯,成了調羹的始祖。桃花女對彭祖有恩,彭祖自然不敢怠慢,賣勁地往返於周、尹兩家。周公娶桃花女,既恨又愛,愛的是桃花女美麗無雙,恨的是她的能耐比自己大,於是想設計害死她。桃花女當然知道周公的花花腸子,於是半推半就,答應了親事,想通過自己的行動感動周公,盡解前嫌。周公故意選擇了黑道日,到結婚這天,邀請了所有的親朋好友,大擺筵席,遠近的百姓知道周公和桃花女結為良緣,都來賀喜。一時高朋滿座,喜氣洋洋,周公好不得意。在新娘到來之前,他使用法術,在門裡暗藏了白馬精,門旁放了纏紅線的秫秸桿,預備了馬精的草料,靜候桃花女,一旦桃花女進門,立刻放馬過去,馬踏桃花女。
按常理,新娘過門這天,穿紅衣,著紅鞋,可這天桃花女偏偏著黃鞋,黃道破黑道,破了周公的第一計。桃花女坐雙轎,大轎套小轎,巫婆抄起纏紅線的秫秸桿拍打大轎,絲毫損傷不了桃花女。撤掉大轎,桃花女叫人在過道紅氈上放了馬鞍,才從小轎里鑽出來,跨過馬鞍,把白馬精壓在鞍底下,掏出懷裡的照妖鏡,破了周公的巫術,鍘好的馬料沒餵了馬,卻撒了桃花女一頭,周公一驚,那是人頭不是馬頭呢,無奈只好服了桃花女。
桃花女進門後,就像現實的兩口子經常拌嘴吵架一樣,周公處處設計陷害她,都被桃花女識破。周公終於被桃花女的真情打動,成為一對恩愛夫妻,給世人留下一段完美浪漫的愛情佳話,後來塵緣已了,凡期已至,真武大帝將二人收回,又給世人留下永遠的懸念和幻想。
桃花女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久遠,元代已有《桃花女破嫁周公》雜劇。明清小說更是大為描述渲染。小說描述真武大帝在雪山修煉時,用戒刀剖腹洗腸,因失血昏厥,將戒刀棄置一邊,後來這戒刀修煉成陽體,刀套修煉成陰體,陽體下凡投胎在商朝周姓王侯,後世稱周公,陰體下凡投胎做了尹太公的女兒,因前緣舊癖,喜歡桃花,人稱桃花女。二人在人間做了一番名揚天下的事業,最後被真武大帝重心收回,做了身邊的金童玉女。故事雖然荒誕離奇,卻也反映了中國古代的燦爛文化。
從歷史記載來看,周公率軍東征,到過邢台,應該確定不疑。周公第四子分封在邢台,那么民間稱呼周公四子的後裔世襲為周公,也不見怪,邢台作為殷商故都,是殷商的後方供應基地,王宮貴族聚集也是必然的。周滅殷商後,周公正確對待殷商貴族和遺民,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議,深得周武王的讚許。周武王採納周公的建議,命令釋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關押的殷商貴族,打開商紂王設在鹿台的的錢庫和鉅橋的糧倉,賑濟飢餓的商民,以此穩定殷地的民心。鹿台和鉅橋都在今天邢台市的巨鹿縣境。
這個傳說附會在商周,和歷史較貼近,脫離了純神話,具有一定可信度。尹是古老的姓氏,殷商的後代以封邑名尹,作為姓氏,周朝時尹氏子孫的封地一直在尹這個地方。大桃花村邊的地名碑刻寫道: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女子,姓尹,善於會卦,聞名當地,人稱桃花女,此女死後遂將村名改為桃花村

影響

抱犢寨金闕宮的玉皇大殿、三清殿,神像的旁側常塑有金童玉女像。古人曾有詩人曰:“金童擎紫藥,玉女獻青蓮。”按道教的說法,凡是神仙所住洞天福地,皆有童男童女所伺侯,叫金童玉女
高級天神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身旁有金童玉女各30萬人侍衛,共60萬個聽差的。頭號開神元始開尊竟有金童玉女9000萬人。
北方真武大帝的身旁,常塑有一金童。一玉女,二人捧岫端寶。他倆的身份是聽差加秘書。金童玉女的分掌威儀,書記、三界中善惡功過的小神,權力還不小。在我國南方,稱金童玉女二人為周公、桃花。
有趣的是,金童玉女大量出現在宋元以來的大量戲劇中成為神仙戲的重要角色。宋元時,即有南戲《金童玉女》傳奇。元代賈仲明《金童玉女》雜劇
影響很廣的神話戲<<張生煮海>>,書生第羽與龍女瓊蓮最終成婚,他二人也被說成是上界金童玉女下凡。後東華仙人接歸位。
至今金童玉女的周公、桃花女的說法,源於元明戲曲和小說。桃花女故事在民間流傳久遠,元代已有《桃花女破嫁周公》雜劇。戲的情節是:算命人周公開業30年,從無錯差,百算百準。某日有石婆婆算命,周公算定好兒子石留柱在外必遭橫死,石婆婆回家途中遇到桃花女,桃花女教限禳解之法,嫠了石留柱。石婆婆找周公退卦 錢,說他卦不靈,周公大驚失色。周公又給彭祖算卦,斷定他必死,彭祖遇桃花女,桃花女亦教分禳解之法,彭祖便貪污祭拜北斗星,得以延長壽命,彭祖見周公,周公知其原因,忌妒桃花女破卦法術,請彭宜為媒,娶桃花女為妻。
桃花女進門後,周公費盡心機要害死好,但都被好的巫術所破。一次他想害死桃花女,反而險些害死分的親生女兒。其後,周公仍設計害死桃花,桃花巫術高明,恰厄運落在周公家中,幸虧玉帝恩賜,周公一家死而得生。其後真武大帝出場,說明周公與桃花女是金童玉女轉世,世緣已滿 ,應復歸天位,桃花女的神話故事,也被收入小說中。《西遊記》寫孫 悟空斗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時,反銀角大王裝在寶葫蘆里,口是不斷禱念桃花女仙訣。在明末小說《七曜不妖傳》中及清代《桃花女陰陽斗傳》,小說博採世代里巷傳說,突出了桃花女“人之死生大數”,捨命抗爭的形象,在神魔小說別具一格,還有的書,敘述了桃花民周公同真武的瓜葛。真武玄天大帝在雪冊修道時,用戒刀剖腹洗腸,昏迷過去,把戒刀棄了。後戒刀修煉成一個陽體,刀鞘煉成一個陰體,數百年後,五母詔刀蒜上天,管理桃花,即成桃花仙子。戒刀做了太上老君的童子,後私自下凡,投胎商朝周姓諸侯,名周乾,後襲父職,人稱周
公。此時桃園仙子奉玉帝命下凡,做了任太公的女兒,叫桃花女。書中詳述二人法事,最後被真武玄天上帝收為周、桃二元帥。此故事屬離奇的神話傳說,但卻反映了華夏的古代燦爛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