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

吾日三省

吾日三省sānxǐng wú shēn,我每日從多方面審視反省。

出自《學而》,指從忠、信、傳承,三方面反省。亦作一日三省三省吾身

基本介紹

基本含義,成語出處,哲理深析,

基本含義

吾日三省sānxǐng wú shēn,我每日從多方面審視反省。
【詳釋】
三,含多之義,可指多次、多方面。
省,《說文》『視也。』,《康熙字典》『又《廣韻》審也。《正字通》明也。《列子·楊朱篇》實偽之辨,如此其省也。』
三省,字面含義:多方審視;省己、審視周邊、對比他人。省己,謂反省;不反省則可有不明,如醉如痴如夢幻。⇒省,明也,猶醒。

成語出處

【出處】
論語·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鄭譯: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事是否不忠?與人交友是否無信?是否教人為而己不為?
另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傳授的學業是否不曾複習?”
註:習,古無複習、再讀之意。傳,必有再讀,不存在「傳不複習」。⇒此譯,字義不通,道理不通,失其哲理。
【相關典籍】
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鄭譯:學而時習之,不亦言傳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為人知而不惱怒,不亦君子乎?
註:《說文》『說,釋也。從言兌。一曰談說。』,談說而釋,言傳也;文通。學師之所教,習師之所為;承之傳之即是學習;理通。
,《康熙字典》『又或作說。......《論語》不亦說乎。《毛氏曰》古與論說字通用。後人作悅字,以別之。』。
註:《康熙字典》以「不亦說乎」為例訓「悅」為「論說」。⇒習,亦是論說,而非複習。

哲理深析

三省己身,視己之形象。言行,更是人之形象,重於容顏。
一省看忠:心在其中,盡心也。背叛是不忠,不盡心亦是。
二省看信:人言為信,字明。《說文》『直言曰言。』,假言非言。以此有言如是:言所以為言,信也;言無以信,何也?人所以為人,言也;人不能信,何也?⇔「誠信乃為人之本。」。A為A之所以⇔A存在之所憑⇔A之本。
三省看習:羽之日用,飛也;素位之行。言,人之本也;言於人者,飛於鳥也。以此子曰:學後習之,亦是言傳!不有言傳,何以曉過去,何以文而化之將來?文化,如漁非魚,必須用之。中華文言,國人必修;學而不言,承不習乎?教而不言,傳不習乎?
學者承也,習者傳也;承之傳之,即是學習。文化,民族之信息;民族,文化之載體。忠信,乃做人之本;傳承文化,非國人之責乎?此為三省吾身於當代之意義。
文者,字也紋也,文化基因。中華文字,天作之紋,自然筆畫,智慧之行。文與智慧同在,文即是智慧;文明,即是字明。儒學,乃漢字之學,理在文中。明一字理,近智慧一步,近文明一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