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士彥

吳士彥

吳士彥,人名。一為唐代駙馬,記載見於《新唐書》、《舊唐書》、《元和姓纂》;一為現代名中醫,湖州人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士彥
  • 性別:男
  • 身份:駙馬,名中醫
  • 朝代:唐,現代
唐代駙馬吳士彥,名中醫吳士彥,

唐代駙馬吳士彥

吳士彥(?—?),唐代駙馬。娶唐代宗普寧公主為妻,生子吳同正。其父吳澄唐代宗生母章敬吳皇后的兄弟,娶唐玄宗第十六女楚國公主為妻。《新唐書》和《舊唐書》記其名為吳士廣,其父名為吳澄江,父親的兄弟吳漵吳湊。《元和姓纂》則記其名為吳士彥,其父名為吳澄。
唐代宗登基後,章敬皇后的家庭受封。楚國公主原封壽春公主,下嫁吳澄後,改封楚國公主。唐玄宗禪位唐肅宗太上皇上元元年(760年)被徙居西宮甘露殿。唐肅宗不準其他人隨便晉見,只有楚國公主可以自由進出侍奉玄宗,可見楚國公主與唐肅宗關係的親密。楚國公主下嫁吳澄後,夫妻生活了一段時間,在唐德宗興元元年(784)上表請求去當道士,德宗“詔可”,並賜給她道號“上善”。
元和姓纂》對吳澄、吳士彥、楚國公主、普寧公主有所記載。吳同正後,其家族情況便史無記載了。
相關史料
《新唐書 列傳第八》
......
楚國公主,始封壽春。下嫁吳澄江。上皇居西宮,獨主得入侍。興元元年,請為道士,詔可,賜名上善。
普康公主蚤薨鹹通九年追封。
.....玉虛公主,蚤薨。
普寧公主,下嫁吳士廣。

名中醫吳士彥

吳士彥,浙江省湖州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省級名老中醫,浙江吳興妙西鎮羅村人。1920年(舊照資料顯示為1919年)生於軒歧世家,幼名增熙,七歲隨父在湖州定居,13歲開始學醫,繼承醫業,盡得心傳,又從宋鞠舫名師學習中醫經典著作,對《內經》、《傷寒論》、《難經》、《溫病》等醫學典著頗有研究,懸壺數十年,擅治脾胃病,認為“調理脾胃為中醫之王道”,對於各類急症、雜病、婦科病等亦有心得,四診嫻熟,處方精準,對疾病預後判斷準確。在浙、皖、蘇三省享有盛名,病家稱其為“吳神仙”。
其父精於內科,擅長傷寒、溫病、中風等病症,盛於吳興、德清、長興、安徽等地,在民國時期為浙北名醫。其父秉性耿直,憎惡權貴,因觸犯日偽軍官,遭受毒打,竟至不起。吳士彥繼承父業,在原址應診名聲鵲起,不久超越其父,成為城鄉皆知的中醫內科名醫。
吳老於1952年回響政府號召,帶頭走合作化道路,成立了直經堂巷診所,任主任,分設黃沙路、西門上塘兩個分診所,擁有現金8000元,(當時相當一筆不小的財產。) 1957年合併聯合中醫院,任業務院長。吳士彥業務繁忙,門診日以百計,中午下班多在13點之後。他不僅為患者解決了很大的疾苦,也為中醫院積累了不少財富。而他卻甘守清貧,身無長物。連每天出診的腳踏車也常自己掏腰包修理,平時連休息看出診的錢也讓學生代為掛號,把發票交給患者家屬。
吳老秉性正直,在他眼裡,不分高低,貴賤,親疏,親戚朋友求診時,必須掛號排隊,按次序診病。子女單位同事就診,也照樣要等候。而對急危重症和老弱者,他卻優先給予照顧,對於貧苦患者醫藥費不夠時,又經常拿錢支助。
吳老並不善談理論,但臨床經驗異常豐富,膽大心細,他的獨特思維使得他的治病具有獨到方法。其治病審證求因,溯本尋源,擅用經方,卻不拘於古方,療效卓著。臨床帶教嚴厲而不失循循善誘,弟子眾多。
主要著作:《吳士彥臨證經驗集》(姚源坤、陶加平等整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