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詩

吟詩

動作,表吟詠;亦作一種吟誦詩歌的活動,也是賞詩的一個階段。吟詩的過程也是品詩的過程,吟詩就是對誦詩的深化——要“誦”出詩的情性,即品出其情其感。吟詩也是詩人賞析、抒情、創作詩詞的重要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吟詩
  • 外文名:Recite poems
  • 相關:吟詩作對
基本釋義,詳細解釋,賞詩階段,賞詩方式,吟詩三品,古風的一種,

基本釋義

吟:yín
形聲字,從口,今聲。
1、本義為:呻吟、嘆息。
“吟,呻也。從口,今聲,魚音切,七部。”――《說文解字
“呿吟至微。”——《素問·寶命全形論》(註:“謂吟嘆也。”)
2、聲調抑揚地念頌:歌詠,品讀。
“則將吳吟。”――《戰國策·秦策》。(註:“歌吟也。”)
“吟青黃。”――《漢書·禮樂志》。(註:“謂歌誦也。”)
3、又“鳴,叫”等意。
“熊咆龍吟。”――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4、低聲詠詩

詳細解釋

賞詩階段

詩做出來無非是讓人欣賞的,而吟詩更是欣賞詩的一個重要階段。吟與詩是緊密相聯的。《辭海》解釋“吟”為:“吟詠、做詩”。《孔穎達疏》又對“吟”作了明確解釋:“動聲曰吟,長言曰詠,做詩必歌,故言吟詠情性也。”實際上吟詩的過程也就是品詩的過程,吟詩就是對誦詩的深化——要“誦”出詩的情性,即吟出其情其感。我們知道,詩歌就其本身而言,它是作者的想像的表現。因此品味詩歌,就必須調動讀者的豐富的想像力,唯此才能步入作者的內心,體會作者的情感,達到“吟詠情性”。或搖頭晃腦、或念念有詞、或凝神遐思、或神遊四海,心鶩八極的吟詠狀態、氛圍,進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細嚼慢咽的品味古詩詞,才能更好的品出其景其情,其意其感。

賞詩方式

吟詩也是詩人賞析、抒情、創作詩詞的重要方式。被稱為“詩囚”的苦吟詩人賈島少年時期讀書很刻苦,家境貧寒,屢次應試卻連連落選,後來去廟裡當了和尚。他經常苦吟詩句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曾題詩說自己是“四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這裡雖然有誇張的意思,卻說明賈島作詩確實是耗費了不少心血。《睢縣文史資料·袁家山》:“數百年來,袁家山(袁可立別業)雄偉的氣勢,優美的景色,有增無減。許多文人學士,吟詩作賦,讚嘆不絕。”

吟詩三品

① 一吟一品:品物境
學生邊誦邊吟,邊吟邊品,品之妙處,詩中之景物便活了起來:枯藤,老樹,昏鴉,瘦馬,古道……紛至沓來,映入眼帘,揮之不去,構成多彩多姿,變化多端的悽美之境。
② 再吟再品:品情境
景物愈發活靈活現,圖畫愈發栩栩如生,騰 想 象 (枯);樹 想 象 (老);馬 想 象(瘦);道想 象(古)……頓時一股淒涼之情油然而生,滿眼蕭瑟,眼角含淚,欲斷腸,與作者達到心靈會通,品出了詩情。
③ 三吟三品:品意境
品出意境,景物越來越模糊,情愈來愈悲,自己仿佛就是斷腸人,心中慘慘戚戚,心神迷離,恍惚,達到物我兩忘。此時,一首詩便真正讀懂了。

古風的一種

古風分為“歌”“行”“吟”三種,而且只有這三種。近體詩指是律詩,絕句等類型,並不是古風古體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