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孟鄉

吉爾孟鄉

吉爾孟鄉Ji Er Men Xiang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轄鄉。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52公里。 人口3292人(2017)。面積1463.6平方千米。 轄日芒、環倉貢麻、向陽、秀腦貢麻、秀腦麻5個牧委會。1958年從泉吉區劃出日芒、黃倉貢麻、西格冷等村設吉爾孟區,同年改為吉爾孟公社,1984年改為吉爾孟鄉。地處湖濱平原,吉爾孟河匯入境內的布哈河後注入青海湖。以牧業為主,牧養藏系綿羊、氂牛、馬等。青(海)藏(西藏)鐵路穿境,交通便利。境內有“北向陽古城”、“舍卜齊溝岩畫”、“哈龍巖畫”,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吉爾孟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
  • 面積:1463.6平方千米 
  • 人口:3292人(2017) 
鄉鎮簡介,自然氣候,交通情況,經濟情況,社會事業,

鄉鎮簡介

吉爾孟鄉位於剛察縣以西60公里,地處海北剛察縣、海西天峻縣、海南共和縣 三州三縣交界處,鄉政府駐地本鄉環倉貢麻村三社境內,山脈走向呈西北狀,北部高山連綿,南部低緩,形成了北西向南傾斜的梯形地形,故按其地形、氣候等條件,草場的劃分:北部是夏季草場,中部是秋季草場,南部為冬春草場,夏季草場最北端為江倉煤礦,冬春草場南端是布哈河北岸,由此形成了東西窄、南北寬的長方形。境內海拔在3300——3500米以上,海拔最低點在布哈河北岸的日芒、環倉貢麻部分地區,為3300米,最高點是桑斯扎山峰為4400米,由此構成了高山、丘陵、腹地呈北、中、南排列。
吉爾孟鄉

自然氣候

吉爾孟鄉氣候具有明顯的高原大陸性氣候特徵,即:乾旱、少雨、多風暴和霜凍,冬春多大風天氣並伴有沙塵,年平均氣溫-0.6℃,最高氣溫25℃,最低氣溫-31℃。全鄉降水量僅370毫米,蒸發量1500毫米,日照總時數3036小時。相對無霜期為109天,年均風速每秒3.7米,大風年均47.3天,沙塵暴年均14天。北部江倉河入大通河,屬外流河;西南部布哈河、吉爾孟河、哈達水等3條河匯入青海湖,均屬內流河。全鄉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總面積為1463.6平方千米。有6個鄉屬單位,5個行政村即5個村民委員會(15個生產合作社):日芒村、環倉貢麻村、秀腦貢麻村、秀腦休麻村、向陽村(其中:向陽村為農業村,其餘均為牧業村)。

交通情況

全鄉交通較為便利,西格鐵路橫穿我鄉;315國道橫穿我鄉日芒、向陽、環倉貢麻三村,途經我鄉的運輸客車直達西寧、大通、湟中等地區;蘭西拉光纜線經過我鄉,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行動電話可直撥世界各地。境內資源豐富,現今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煤、鐵、石英石等,其中,江倉煤礦已被奧凱公司開採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有白唇鹿、黃羊、岩羊、猞猁、高原熊、雪雞及冬蟲夏草。境內有省級保護文物哈龍巖畫和向陽古城,哈龍巖畫磨刻拙實、形象逼真、線條簡練。布哈河周圍有近5萬畝沙柳灌木,深處高沒人頭,每年入夏,花紅似火、河水蜿蜒如帶、游魚水底,景色壯觀,是吉爾孟鄉的一大自然景觀。

經濟情況

畜牧業2006年全鄉共育活各類仔畜78747頭(只、匹),仔畜成活率84.99%,繁活率為78.02%,其中:成活羔羊72897隻,成活率84.32%,繁活率83.54%;成活牛犢5389頭,成活率94.94%。成畜損亡2652頭(只、匹),損亡率1.44%。全鄉注射羊口蹄疫疫苗151999隻,注射牛口蹄疫疫苗29396頭。全鄉共注射羊痘疫苗151999隻,密度達100%;牛肉毒29396頭,密度達100%;羊三聯72890隻,密度達100%;牛出敗29396頭,密度達100%;牛炭疽29396頭,密度達100%,未發生任何重大疫情,確保了畜牧業生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以育肥羔羊為重點,擴大牛羊育肥販運規模2006年全鄉共有育肥戶258戶,育肥出售羊31090隻,銷售收入1247.8萬元;育肥出售羔羊21227隻,銷售收入178.47萬元;舍飼育肥出13050隻,銷售總收入499.88萬元。繼續加大畜牧業結構調整力度,一是從玉樹組織串換種公牛8頭;二是從祁連組織串換250隻,從玉樹串換種公羊30隻。同時民眾從天峻等地串換種公羊860隻。保證了我鄉氂牛提純復壯、經濟雜交改良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抗災保畜工作及草原防火工作全鄉成立抗災保畜及草原防火工作領導機構6個,成員60名,每村配備3-4名災情聯絡員。全鄉共召開草原防火會議5次,參加人員達2840人次,鄉與各村、各單位簽訂《防火責任書》11份,村與牧戶簽訂《防火責任書》634份,全鄉共儲備飼草1400噸,畜均達7.6公斤。農業全鄉共播種農作物1290畝,其中:油菜470畝、青燕麥草630畝、青稞190畝。
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2006年,完成總投資45萬元的兩用棚建設項目;完成總投資90.2萬元的日芒村扶貧整村推進項目;完成總投資35萬元的同普管道維修項目;完成保溫式土井6眼建設項目;完成日芒村1萬畝飛播種草項目;完成總投資35萬元的秀腦貢麻村17公里村級道路延伸項目。私營經濟全鄉共有私營個體經濟工商戶49戶,從業人員78人(商業22戶43人,交通運輸12戶12人,餐飲業9戶15人,其他6戶8人),註冊資金108萬元。全年實現總產值58萬元,上繳稅金1.5萬元,利潤總額23萬元。

社會事業

民族教育工作樹立振興民族經濟、優先發展民族教育的工作思路,加強鄉教委在地方民族教育工作中的主導地位,民族教育工作逐漸呈現出新的起色。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全鄉共免除貧困學生課本費、學費551人8816元。繼續加大民族寄校招生工作力度,完成招生38名。全鄉共有適齡兒童358名,已入學350名,入學率達到98%,鞏固率100%,為順利實現“兩基”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積極開展“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豐富了廣大農牧民的文化生活、確保了民眾的身心健康、提供了科技養畜知識。
衛生與計畫生育工作全鄉兌現少生快富扶貧工程4人,獎勵資金1.2萬元。放棄三孩3戶,兌現獎勵資金0.3萬元。農牧區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1戶1人,兌現獎勵資金600元。舉辦計畫生育培訓班4次,參加民眾達382人次。全鄉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6.8‰以內,計畫生育率100%,完成育齡婦女節扎23例,放環28例,取環3例,避孕及時率100%。“三查”服務對象733例,其中:查病203例,查環215例,查孕315例,三查率為90.38%。加強愛滋病防治宣傳工作,全鄉召開民眾大會5次,播放防艾專題片15場,參加人員達124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500餘份,張貼標語50條,辦展板3個,出黑板報5期。2006年收繳參合金3.2萬元,參合率為100%。
民政工作認真落實日芒村扶貧整村推進項目,爭取重建家園項目16處。並認真開展貧困民眾草場轉讓試點工作,全年有償轉讓貧困戶草場6萬畝,給貧困戶組織草場轉讓費13萬元;組織貧困戶勞力220人採挖蟲草,收入達31萬元;出租草場67000畝,收入達24萬元。該年,我鄉發生罕見的洪水、冰雹災害後,鄉委、鄉政府及時組織廣大受災民眾認真開展災後生產自救工作,同時為廣大災民發放救災麵粉、救災帳篷,有效解決了民眾的燃眉之急,為民眾和牲畜安全越冬奠定了基礎。2006年,全鄉共發放救濟麵粉15900斤。爭取重建家園項目16戶,投資3.8萬元。
民族宗教工作加強《宗教事務條例》等重點法規的宣傳。特別在八月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宣傳月活動期間,開展多種形式的宣講活動,保障全鄉信教民眾的宗教信仰自由,使信教民眾對《宗教事務條例》有了一定的了解,維護了地區的穩定,促進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向縱深發展,進一步規範了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創建工作以加強治安防範為重點,確保本鄉社會治安穩定,鄉政府與各村社、鄉屬單位、個體工商戶簽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責任書58份、鐵路護路聯防責任書5份。2006年重新調整了各級治保組織成員,進一步規範了鄉、村、社三級治安防範網路。調處各類糾紛起,調處率達100%。未發生群體性上訪事件。舉辦法制培訓班2期,參加民眾645人次,有效提高了民眾的法律意識。創建“無毒鄉、村、單位”12個(其中:無毒村5個、無毒單位7個)。
2006年根據縣委的安排和縣委政法委的具體指導,我鄉及時組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全鄉平安創建工作,強化宣傳工作力度,使廣大農牧民民眾對平安創建工作的知曉率進一步提高,參與平安建設的積極性也進一步增強,全鄉的平安建設工作取得了新成績,為廣大農牧民開展生產創造了穩定的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