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打破胡宗南軍即可改變陝北局面

一九四六年一月,在政協會議結束後,國民黨製造了一系列的暴行,使在中國大地上剛剛露出的一縷和平曙光迅速地暗淡下去。形勢急轉直下,內戰的陰雲又布滿中國的天空。國民黨磨刀霍霍,準備進攻解放區,連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使毛澤東認識到戰爭不可避免,和戰已到最後關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只要打破胡宗南軍即可改變陝北局面》
  • 作者::毛澤東
  • 系列::《毛澤東文集》
  • 語種::中文
  • ISBN::9787010023601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原文,注釋,寫作背景,

原文

毛澤東
毛澤東毛澤東
只要打破胡宗南軍即可改變陝北局面
(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七日)
賀李,並告彭習:
榆林之敵只能自保,出擾能力不大,賀炳炎旅可即解除渡河掩護之任務,該旅使用由你們決定。中央直屬人員到晉西北者是否轉到太行,待恩來到你處決定。中央率數百人在陝北不動,這裡人民、地勢均好,甚為安全。目前主要敵人是胡宗南,只要打破此敵即可改變局面,而打破此敵是可能的。據彭電已殲三十一旅(缺一個團),俘四千人,旅長以下無一漏網,繳子彈二十萬,士氣大振,信心提高,並可能爭取新勝利,各個殲滅胡軍。為配合打胡宗南,我陳謝集團日內開始向晉南三角地帶出擊,約需一個月時間。如閻錫山向石樓、中陽出擾,那時亦可北上打閻。大約在三四個月內,我主力尚不能北上打傅作義,全靠你們以現有兵力支持北線。詳由恩來面達。
中央
寅感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注釋

毛澤東
毛澤東毛澤東
胡宗南,當時任國民黨軍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賀李,指賀龍、李井泉,當時分別任晉綏軍區司令員和政治委員。
彭,指彭德懷,當時任西北野戰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習,指習仲勛,一九一三年生,陝西富平人,當時任西北野戰兵團副政治委員。
賀炳炎(一九一三――一九六○),湖北松滋人。當時任晉綏軍區第三縱隊獨立第五旅旅長。
陳,指陳賡,當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謝,指謝富治(一九○九――一九七二),湖北黃安(今紅安)人,當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政治委員。
閻錫山,當時任國民黨軍太原綏靖公署主任。
傅作義,當時任國民黨軍張垣(張家口)綏靖公署主任。

寫作背景

抗日戰爭勝利後,以國共兩黨為代表的階級矛盾迅速激化,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面臨著向休息去的歷史選擇。蔣介石為取得政治主動,首先發起了“和平攻勢”,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共商建國大計。毛澤東審時度勢,接受邀請,蒞臨重慶。經過四十三天的艱難談判,國共兩黨簽署了《雙十協定》。根據《雙十協定》的有關規定,一九四六年一月又召開了政協會議,通過了有利於人民的政協決議,和平的曙光似乎就要來臨。但隨後國民黨就製造了一系列的暴行,最終撕毀協定,向解放區發起大規模進攻,內戰的烽煙迅速遍布神州大地。
我黨做出了和國民黨打下去的決策,但仍然在盡力爭取和平。我黨積極配合美國總統特使馬竭爾調解國共之間衝突。我黨為體現和平誠意,在政治上團結民盟,孤立國民黨,支持以民盟為代表的第三力量在國共之間的奔走調解。但國民黨卻積極進攻解放區,並於一九四六年十月占領張家口的當天,未經各黨派協商就擅自宣布召開國民大會。中共堅決反對,並拒絕參加,最終以國民大會的召開為標誌,國民黨關閉和談大門,國共關係最終破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