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盧安達大屠殺國際日

反思盧安達大屠殺國際日

為反思盧安達大屠殺,防止盧安達大屠殺事件重演。聯合國大會於2003年12月23日宣布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反思盧安達大屠殺國際日”。

2004年2月13日,盧安達總統卡加梅非洲互查機制首屆論壇上宣布,2004年4月盧安達全國上下將舉行盧安達大屠殺10周年紀念活動。3月26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盧安達大屠殺1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講話,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防止盧安達大屠殺事件重演。他希望各國人民回響盧安達政府的提議,在每年的4月7日中午12時默哀1分鐘,以。1994年11月,聯合國安理會設立了聯合國盧安達戰犯法庭,審判犯有大屠殺罪的嫌疑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反思盧安達大屠殺國際日
  • 時間:每年的4月7日
  • 意義:追思過去,警世未來
  • 設立時間:2003年12月23日
  • 節日時間4月7日
發展歷史,設立宗旨,活動內容,歷屆主題,

發展歷史

1994年4月6日,盧安達總統、胡圖族哈比亞利馬納的座機在基加利上空被飛彈擊落,機上人員全部遇難。該事件立即在盧全國範圍內引發了胡圖族人針對圖西族人的血腥報復。7日,由胡圖族士兵組成的總統衛隊殺害了盧安達女總理、圖西族人烏維林吉伊姆扎納和3名部長。在此後3個月裡,先後約有80萬至100萬人被殺,其中絕大部分為圖西族人,也包括一些同情圖西族的胡圖族人,盧安達全國1/8的人口消失。大屠殺得到了盧安達政府、軍隊、官員和大量當地媒體的支持,是人類現代史上最慘烈的種族滅絕罪行。除了軍隊,兩個胡圖族民兵組織以及大量的胡圖族平民也參與了大屠殺。
飛機失事是導致種族屠殺的直接原因,但究其內部原因則是盧安達胡圖族與圖西族兩部族長期以來矛盾衝突的直接碰撞。20世紀60年代以前,僅占人口10%—15%的圖西族在盧安達占據統治地位,88%的政府官員都是圖西族人,並擁有絕大部分可耕地。1959年,盧安達南部的胡圖族農民開始反抗圖西族貴族的統治並掌了權,把土地重新分配給無地的人,許多圖西族貴族逃到了鄰近國家。1962年盧安達宣布獨立後,圖西族和胡圖族多次發生衝突,戰事持續不斷。

設立宗旨

呼籲國際社會銘記盧安達大屠殺事件,從中吸取教訓,避免類似暴行重演。
地處非洲中部、有“千丘之國”之稱的盧安達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1992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47個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1994年的內戰和種族屠殺給盧安達帶來了巨大災難,使這個原本貧困的國家雪上加霜,大批勞動力喪失,國家經濟處於崩潰邊緣。大屠殺還使這個國家的人口結構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全國14歲以下的兒童約占總人口的40%,許多婦女成為寡婦,至今仍有大量逃亡鄰國的胡圖族極端主義分子滲入鄰近國家,給這些國家的安定帶來負面影響。

活動內容

盧安達紀念大屠殺20周年
2014年4月7日是盧安達種族大屠殺20周年紀念日。盧安達政府組織主題為“紀念-團結-重生”的反思活動。活動自7日起持續百日,至4月7日結束。7日上午,總統保羅·卡加梅與多國政要來到大屠殺紀念館敬獻鮮花。卡加梅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一同點燃象徵記憶和盧安達人民堅韌的紀念之火。
隨後,一行人來到和平體育館參加紀念儀式。在為遇難者默哀後,人們以節目形式再現20年前的慘景,以及災難過後盧安達人重建國家的勇氣與努力。
潘基文在發言中說,發生在盧安達的種族大屠殺是人類歷史最黑暗的篇章。卡加梅說,大屠殺展現了人類殘酷的一面,但是盧安達展現了重生之頑強。
在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梅再次指控法國“參與”了1994年造成80萬人死亡的大屠殺之後,法國周六決定取消參加紀念盧安達種族大屠殺20周年活動。
這一決定標誌著兩國間因猜忌而惡化的關係再次受阻,儘管雙方在2010年曾和解。雙方爭執的關鍵在於法國及其軍隊支持盧安達胡圖族政權的問題,而該政權是針對圖西族大屠殺的罪魁禍首。
卡加梅總統在即將出版的《青年非洲》周刊的訪談中譴責法國和比利時“直接參與種族大屠殺的政治籌劃”,“法國甚至參與行動”。
他指控1994年6月在聯合國授權下部署在盧安達南部開展“綠松石行動” 的法國士兵是發生在1994年4月至6月間大屠殺的“同謀”,而且還是“積極參與者”。
法國外交部發言人羅曼·納達爾強調說,“法國對無法參加紀念種族大屠殺20周年活動深感遺憾,因為它一心想參加紀念受害者活動,並與盧安達百姓一起哀悼”。
2014年4月7日,盧安達紀念大屠殺發生20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多個非洲國家領導人等出席紀念活動。只是因與法國“意見不合”,盧安達禁止法國大使出席活動。

歷屆主題

2014年:紀念-團結-重生
2015年:與否認和淡化大屠殺的行為做鬥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