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甲山(位於北京密雲的一座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卸甲山位於密雲縣西北部30里的地方,東北為馬營。據說,宋代名將楊六郎曾將盔甲脫下掛在村旁山間的柏樹上,村子因之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卸甲山
  • 地理位置:北京 密雲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早9點,晚5點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景區
  • 著名景點:密雲水庫
簡述,傳說故事,

簡述

卸甲山村地處白河故道北岸,東有山丘,西為平原,元代之前即已成村。傳說,當年楊六郎帶兵赴邊關,途經此地村西的一座小山。在他下馬休息時,將盔甲脫下,掛在柏樹上。因盔甲沉重,把山上的柏樹都壓歪了,由此得名為卸甲山。據說,此處的柏樹至今仍向一面歪斜。
卸甲山在密雲縣城西北30里的地方。

傳說故事

話說,北宋真宗年間,遼國兵馬大元帥韓延壽,統領大遼兵馬進攻中原,企圖奪取大宋江山。宋真宗便命三關總兵楊六郎率兵禦敵,與那韓延壽交兵在卸甲山上。然而,由於楊六郎地理不熟,便與軍士一起,被那韓延壽的兵馬圍困在山上。遼國兵多將廣,卸甲山被圍個水泄不通,楊家兵將也就被斷絕了水源糧道。當時正值中伏天氣,烈日炎炎,大地如籠,找不到一滴可用之水,全軍將士只好吃生糧。俗話說:“渴比餓難耐。”宋家兵馬人渴馬躁,傷亡者不計其數,不戰而自敗。
那楊六郎一面派人突圍回朝搬救兵,一面命軍士漫山找水。結果搜遍群山也沒找到一滴水,有的兵士挖地三丈,硬是見不到水星兒,想喝水,看樣子真要比登天難了。
這一日,楊元帥騎著寶馬去巡營查哨,當來到山後時,頓時覺得乾渴難挨,座下那匹白馬也直呼呼地喘粗氣,亂刨前蹄。楊元帥見此,又想起他那些軍士,自己也落得如此困境,傷心地落下眼淚。
寶馬通人性,神馬救難主。楊元帥的那匹白馬到底不是一般座騎。它身高八尺、丈二尺長、眼似銅鈴、頭面方圓,前眼如箭,確是寶馬良駒。此時,它見楊六郎大難臨頭,一籌莫展,便沖楊六郎搖搖頭、擺擺尾,似有勸人莫愁之意。
一見此景,那楊六郎越發心中難過,眼淚唰唰地下落,自嘆道:“馬呀馬,怪我無謀,連累三軍,也害苦了你!”說著沖天吼道:“蒼天,難道我楊家兵將就敗亡此地么!”隨著喊聲,那寶馬也急躁起來,揮動前蹄“噠噠”一陣緊刨,一時鬧得塵土飛揚,眼見著創出一個大坑,坑越刨越深,突然,一股泉水涌了出來,越涌越大,三軍將士捧水而飲,喝了個足,一時精神大振,精神煥發。楊六郎見此,一聲令下,“殺上前去!”全軍揮戈沖向敵陣,把遼國軍馬殺得落花流水,爭相逃散,宋軍大勝,高唱凱歌。
全軍大勝,息鼓收戈,高歌暢飲,慶祝勝利。楊六郎也卸甲休息,他把盔甲順手掛在一棵松樹上。誰知這盔甲太重,把那巨大的樹都壓彎了,整個樹身都倒向東南方向。從此,山上的松柏,哪怕是剛剛生長出來的新苗,也都向東南方向歪長著。這一帶的山因此而稱作卸甲山,同時也留下“卸甲山的松樹——一邊歪”或“卸甲山的松樹——一邊倒”的歇後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