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關天主教堂

南關天主教堂

南關天主教堂位於瀋河區樂郊路40號,始建於清光緒四年(1873年),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被義和團焚毀,是法國傳教士方若望所建。

2016年12月5日,國家旅遊局通報,南關天主教堂被警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關天主教堂
  • 地理位置:瀋河區樂郊路40號
  • 建造時間:1873年
  • 建造者:方若望
教堂歷史,教堂位置,教堂彌撒,教堂路線,

教堂歷史

教堂1900年被義和團焚毀,現存建築為1912年由南滿教區法國蘇悲理斯主教利用《辛丑條約》中的庚子賠款在原址上重建的。
義和團是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興起的民間武裝組織,以“扶清滅洋”為宗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了盛京, 6月30日,義和團在大法師劉喜祿和張海的率領下首先燒毀了大東門外的英國教堂,接著又燒毀了洋人辦的教會醫院和講書堂。最後他們包圍了南關法國天主教堂。主教紀隆指揮教徒負隅頑抗,義和團連攻幾日,都沒能攻破。7月3日,在清軍炮火的支援下,義和團終於將教堂摧毀,將法國人紀隆主教、5名法國神父、兩名中國神父、2名修女、400餘名信徒全部燒死在教堂內,造成歷史最大的“瀋陽教難”。這座天主教堂是1912年重建的,整個建築分成東、西兩個院落,教堂在東院的北端,南北長66米,東西寬17米,高40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500人。教堂屬於典型的哥德式建築,頂部是兩個方錐形的尖頂,裝飾著十字架。教堂前面是三扇拱門,兩側有成排的小窗,內有二十四根石柱支撐,穹窿鑲嵌著巨大的花紋。

教堂位置

教堂的西側有一座四層樓房,占地面積1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餘平方米,房屋近100間,這是1926年建築的主教府。
瀋陽是東北地區的天主教中心。從1838年到1949年的100多年間,瀋陽教區的七名主教都是法國人,中國神甫處於附屬地位。1949年9月20日羅馬教廷首次任命中國人為瀋陽教區主教、東北教區總主教。
2000年的城市建設中,瀋陽市政府出巨資建成教堂廣場,2008年教堂進行了較大範圍的維修。造型優美的廣場襯托著歐式大教堂,成為瀋陽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
瀋陽天主教堂1988年被列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教堂彌撒

平日:
6:30(夏季時間)7:00(冬季時間)漢語彌撒
4月---10月 大教堂 11月--次年3月 小教堂
17:30(夏季時間)17:00(冬季時間)漢語彌撒
4月---10月 大教堂 11月--次年3月 小教堂
主日及大瞻禮日:
6:30 (漢語平彌撒—大教堂 )
9:00 (漢語公彌撒—大教堂)
9:30(韓語彌撒—小教堂)
11:30(英語彌撒—小教堂)
17:30(漢語青年彌撒—大教堂)

教堂路線

從瀋陽北站乘坐224到風雨壇下車,或者乘坐503路到五愛市場下車;
從瀋陽站乘坐103、223、246路到小南街下車;
從馬路灣乘坐103、246、266路到五愛市場下車。
外觀外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