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鄭乾明寺

南鄭乾明寺位於今漢中市南鄭縣梁山鎮中粱山,又名中粱寺,唐朝時為陝南規模最大的寺院之一,其禪派屬“臨濟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鄭乾明寺
  • 所屬年代:唐代
  • 位於:今漢中市南鄭縣梁山鎮中粱山
南鄭乾明寺位於今漢中市南鄭縣梁山鎮中粱山,又名中粱寺,唐朝時為陝南規模最大的寺院之一,其禪派屬“臨濟宗”。《漢中府志》載:乾明寺在府治西十五里中粱山。五代蜀廣政間(935—965)重建,宋太平三年(978年)赦賜寺額。寺院早年殿堂雄壯,彤瓦粉牆,香菸繚繞,鐘馨相續。內外古柏掩映,林木蔥鬱,成“煙籠綠樹樹籠山”之勢。宋文同《中粱山》詩曰 :“上方梯弁繞崖頭,誰就孤高更起樓。直望漢江三百里,一條如練下洋州”。乾明寺前原豎有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僧人修信撰寫的《乾明寺記》碑碣,碑文載:“......偽蜀廣政聞,新羅國僧,傳失其名,從海東來居之,逐成伽藍”。清代畢沅《關中勝跡圖志》亦有記載:“......蜀廣政間,新羅國僧,傳失其名,從海東來居之,逐成伽藍,其後有慧眼法乘、禪印法眼,諸師稱並有道,伽藍於是乎益大”。
南宋紹興三年,金將撤離喝率兵十餘萬,偷襲饒風關(今石泉縣西),吳玠率眾拒之,激戰六晝夜,金兵被阻。不幸玠軍內奸降敵,偷襲關背,玠軍敗退,金兵攻入漢中。漢中守將劉之羽為堅壁清野,焚燒漢中城,退屯潭毒山(今寧強縣北),撤離喝進入漢中,駐中粱山乾明寺。四月吳玠設計,揚言要會集諸將堵塞褒斜道,斷絕金兵歸路。撤離喝得知大驚,急忙燒毀乾明寺,率兵由褒斜道北歸,被吳玠擊於武休關(今留壩武關河),金兵潰敗。
乾明寺遭金兵焚燒後,棟宇、經像全部化為灰燼,僧徒皆逃散。幸有行來、伸璋、勝蕘、永磷、靖永、海珍六位禪師,圖謀修復,先後相續苦心經營,歷五十年,迄淳熙八年(1181年),廟宇修復,規模勝舊。由福嚴寺(又名金華寺)住持僧修信撰書《乾明寺碑記》,將乾明寺來歷,規模變遷詳載其上,豎於寺前。該碑為長方形,右上角略殘,楷書18行,滿行31字。《關中金石記》、民國《續修南鄭縣誌》皆有著錄。至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朝廷正式詔賜中粱寺伽藍號“乾明禪院”。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加封休應候,廟號“澤滋”。《乾明寺記碑》反映中韓兩國人民在五代時進行宗教文化交流的史實。1966年,乾明寺廟被拆。20世紀90年代,村民集資恢復部分建築。2000年8月乾明寺被漢中市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