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十二五”節能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市“十二五”節能規劃
  • 外文名:Nanjing"12.5"pofang
  • 性質:規劃
  • 時間:2010年
  • 類別:計畫
“十一五”節能工作回顧,面臨的形勢,指導思想和節能目標,節能的主要途徑,保障措施,

“十一五”節能工作回顧

“十一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加快建設節約型城市,實現兩個率先,構建和諧南京”的目標,以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為抓手,最佳化經濟結構,促進技術進步,強化管理,著力抓好重點領域、行業和企業的節能降耗工作,使全市節能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1.3%,超額完成《南京市“十一五”節能規劃》提出的節能目標。
(一)“十一五”能源消費情況
1、消費總量
2010年,全市社會能源消費總量達到4910.58萬噸標準煤,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010.36億元。“十一五”期間全市以能源消費總量年均8.04%增長速度支撐了地區生產總值年均13.5%的增長,平均能源彈性係數為0.593。
“十一五”各年社會能源消費總量、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速度對比見圖1、圖2、能源彈性係數見圖3。
2、消費結構
(1)產業能源消費結構
“十一五”期間,工業用能占全市社會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穩步下降,第三產業和生活用能比重逐步提高,推動了全市產業能源消費結構的進一步最佳化。
(2)能源消費品種結構
“十一五”期間,南京市能源消費結構基本穩定,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比例有所提高。隨著家庭小汽車和交通運輸量的增加,成品油消耗增長較快。“十一五”期間南京市各能源品種消費量及結構構成見表2。
3、消費特點
(1)加工轉換消費的能源量居全省之首
“十一五”期間,全市二次能源的加工轉換消費穩居全省第一位,約占全省全部加工轉換消費量的33.3%。儘管全市能源加工轉換效率逐年提高,2010年達到89.4%,但隨著全市能源加工轉換數量的增加,能源加工轉換、運輸及輸配損失絕對量也逐步增加,其占全市社會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2.7%上升為2010年的4.9%。
(2)用作原料消費的能源數量多、比重大
全市社會能源消費量中不僅包括生產所消費的能源,而且還包括大量用作產品生產原料的能源。“十一五”期間,每年全市用作原料消費的能源量約為800萬噸標準煤,占社會能源消費總量的17.5%,與省內其它市相比,居全省之首。
(3)第三產業和生活能源消費量增速加快
“十一五”期間,第三產業和生活能源消費量增速加快,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3.23%和16.10%。分別高於全市工業能源消費量增長速度6.93個百分點和9.8個百分點。
(4)工業用能比重逐年下降,但行業集中度高
目前南京市工業能源消費量占全市社會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75.4%下降為2010年的69.5%。
全市工業能源消費量高度集中在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及製品業。2010年上述五個行業的能源消費量(規模以上企業,下同)占全市工業企業能源消費量和全市社會能源消費總量的92.8%和64.5%。
(二)“十一五”節能工作主要成效
1、單位GDP能耗逐年降低
2010年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為1.065噸標準煤,其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1.85噸標準煤,與2005年相比累計下降幅度分別為21.3%和37.3%,累計降幅全省第一,五年環比節約能源1100萬噸標準煤,超額完成《南京市“十一五”節能規劃》提出的到“十一五”末,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目標。
“十一五”期間,南京市主要耗能產品單位產品能耗持續下降,截止2009年,平均值均低於國家節能中長期規劃指標值和國家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限定值,總體達到或接近20世紀90年代初期國際先進水平,其中煉油、乙烯、燒鹼的單位產品能耗在全國同行業中處於先進水平。
“十一五”期間南京市單位GDP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見表3和圖5;南京市單位GDP能耗年下降率、累計下降率見圖6;主要耗能產品單位能耗見表4。
表4 “十一五”期間南京市主要耗能產品單位能耗
名稱
計量單位
全市平均值
全市最小值
國家產品能耗限額限定值
火力發電供電煤耗(300MW及以上機組)
克標準煤/千瓦時
329.15
307.91
340
乙烯綜合能耗
千克標油/噸
637.72
592.2
650☆
煉油單位能量因數能耗
千克標油/噸·因數
10.16
9.97
12☆
燒鹼(離子膜)
千克標準煤/噸
350.71
306.58
500
燒結工序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55.2
52.4
65
高爐工序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418
405.7
460
轉爐工序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7.76
-6.3
10
可比水泥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103.8
95.7
105
可比水泥熟料綜合能耗
千克標準煤/噸
123.73
122.2
128
註:☆數據來源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
2、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
“十一五”期間,全市以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以現代服務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的發展。2010年第三產業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6.9%上升為50.7%,比2005年提高了3.8百分點。
“十一五”期間,全市加大了對工業存量節能和增量節能的整合力度,通過加速淘汰落後產能,不斷提升我市重點耗能企業工藝裝備和產品技術含量,促進工業內部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十一五”期間,全市關停了4家發電廠計77.63萬千瓦小火電機組;淘汰水泥生產企業49條水泥濕法窯和機立窯熟料生產線,總產能675萬噸;淘汰4座小高爐和5座小煉鋼爐,計56萬噸煉鐵能力和110萬噸煉鋼能力;累計關閉203家小化工企業。“十一五”期間,新產品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達到1001.15億元,占比11.8%。
“十一五”期間,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形成節能量達274萬噸標準煤,結構節能貢獻率達25%。
3、技術進步穩步推進
“十一五”期間,全市緊緊圍繞《南京市“十一五”節能規劃》提出的“電機系統節能工程”、“餘熱余壓利用工程”等八大節能工程,穩步推進節能技術進步。“十一五”期間,企業共投資250多億元,完成和在建重點節能項目約400個,形成年節約300多萬噸標準煤的能力。“十一五”期間南京市重大節能技術改造項目見表5。
表5 “十一五”期間南京市重大節能技術改造項目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節能量
(萬噸標煤)
項目實施單位
1
高爐煤氣發電工程
20.2
南京梅山能源有限公司
2
全燃高爐煤氣鍋爐及發電項目
50
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
3
24MW水泥窯純低溫餘熱發電
5.9
中國水泥廠有限公司
4
7MW水泥窯純低溫餘熱發電
1.7
江南—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
5
6MW水泥窯純低溫餘熱發電
1.1
南京三龍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5
工業陶瓷爐窯生產線節能改造
1.05
南京電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6
利用乙烯裝置餘熱加熱裂解爐入爐空氣改造項目
1.53
中石化揚子石化有限公司
7
低鐵平板玻璃生產線節能改造
1.33
南京聖韓玻璃有限公司
8
玻璃爐窯及成型線節能改造
1.11
南京電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9
陶瓷窯節能改造及餘熱利用
1.41
江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10
粘膠纖維生產濕漿工藝節能改造
1.04
南京化纖股份有限公司
11
低鐵平板玻璃生產線節能改造
1.33
南京聖韓玻璃有限公司
12
2500m3高爐“專家系統”項目
1.5
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
13
芳烴換熱裝置改造
2.2
中石化揚子石化有限公司
14
燒結環冷機餘熱發電工程
3.0
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
15
化工餘熱發電項目
5.0
惠生(南京)化工有限公司
16
汽輪機組通流改造工程
4.5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電廠
17
乾熄焦餘熱發電工程
4.5
上海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18
年產20萬隻熱管及高效工業節能裝備規模產業化
可幫助用戶減少能耗30%-50%
江蘇中聖高科技產業有限公司
19
年產30萬千瓦餘熱余壓汽輪發電設備
80(項目達產後為用戶節能)
南京汽輪電機(集團)有限公司
20
工業回水綜合淨化回用
噸鋼取水量下降3m3。回用率83%。
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
4、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1)建立完善節能機制
市以下各級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領導任組長,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組成節能工作領導機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節能領導體系和節能工作目標評價考核體系,把節能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年度綜合考核指標。
以“千家企業”和“百家企業”節能行動為主要抓手,突出抓好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的重點企業的節能工作。全市9家“千家企業”和8家“百家企業”五年累計節能量為349.11萬噸標準煤,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的138.91%。
(2)加快推進法制建設
“十一五”期間,市政府頒布了《南京市節能監察辦法》、《南京市促進清潔生產實施辦法》、《南京市建築節能與牆體材料革新管理辦法》等政府規章和一系列規範性檔案,成立了“南京市節能監察中心”,加強了節能執法力量建設。
(3)進一步加強基礎管理
“十一五”期間,全市加強了節能基礎工作,一是充實了市級能源統計力量,構建了市、區(縣)、開發區和企業三級能源統計體系;二是加強了企業能源計量工作,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率顯著提高;三是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全市每年舉辦多期能源管理崗位培訓班,將節能培訓列入市管幹部培訓和黨校授課內容。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節能宣傳活動,提高了全民節能意識,促進節能工作的開展。
5、節能領域更加廣闊
“十一五”全市節能領域不斷拓寬,建築節能、交通領域節能和公共機構節能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1)建築節能
“十一五”期間,全市認真落實新建建築節能50%的設計標準,組織開展了新型建築節能技術、可再生能源套用、綠色低能耗建築等試點工程20餘項。建成節能建築5205萬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套用建築680多萬平方米。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完成10多個既有建築節能改造試點和1.2萬戶、10萬平方米的舊鋼窗改造。
(2)公共機構節能
“十一五”期間,有關部門制定了《南京市機關節能管理目標責任考核評價辦法》,集中精力紮實抓好公共機構節電、節油、節水和公務用車運行費用的管理、節約和考核工作。與2005年相比,全市機關人均用電量下降23%,人均用水量下降33%,車均油耗下降14%,較好地完成了公共機構節能目標。完成了58棟165萬平方米公共機構建築能源審計。
(3)交通領域節能
“十一五”期間,全市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加快完善公共運輸體系建設。2010年底,捷運通車裡程突破85公里,居全國第四;每年淘汰更新公車輛超過500輛。

面臨的形勢

(一)資源和環境壓力
目前全市正處於工業化中後期發展階段,經濟仍將處於高速增長期,根據南京市委、市政府《關於堅持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意見》提出的目標,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的經濟實力要上新台階,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0億元。預計到2015年社會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8600萬噸標準煤左右,比2010年增長70%以上。
考慮到能源加工轉換因素,預計到“十二五”末,全市實際的能源投入量將達到1.54億噸標準煤,給能源運輸和由此帶來的SO2、CO2及粉塵等污染物的減排造成空前的壓力。
(二)結構調整壓力
“十二五”期間,全市傳統的重化工、發電企業還將保持慣性發展的勢頭,其中揚子石化、金陵石化的原油綜合加工能力將分別從目前的800萬噸/年和1350萬噸/年,上升到1250萬噸/年和1800萬噸/年,每年增加原油消耗量900萬噸,折合標準煤1285.74萬噸。新增火電裝機容量約300萬千瓦,每年新增發電用煤量約400萬噸標準煤。所有這些因素都加大了全市工業結構調輕的難度。
隨著特大城市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的升級,交通、建築和生活用能呈現快速增長趨勢。這些能源剛性需求增長,都將對“十二五”節能工作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三)工作難度壓力
隨著節能減排工作的深入開展,在政策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四個方面的瓶頸問題日益突出。
從政策創新上看,目前國家頒布實施的一些稅收和財政政策,還不足以推動企業加大節能投入的積極性,主要表現在門檻高、優惠少、違法成本低。
從機制創新上看,契約能源管理、能效標識管理、能效對標、自願協定、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管理等節能新機制發展不平衡,有些尚處於探索起步階段,有待加強。
技術創新上看,現有的節能技術和產品可實現的節能空間收窄,高新節能技術的研發和實施節能改造的邊際成本明顯增加,節能的經濟效益呈下降趨勢。
從管理創新上看,企業的能源管理水平,尤其是中小企業,在能源管理隊伍建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能源統計、定額管理規範等基礎工作上仍滯後於節能工作的要求,節能管理仍然處於一種粗放式管理狀態。

指導思想和節能目標

(一)指導思想
“十二五”期間,全市節能工作要堅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為指導,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一主題,一是加快發展四大支柱產業、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八個現代服務業,推進結構節能;二是健全法規,完善政策,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強化節能目標責任制,夯實節能管理基礎,推進管理節能;三是強化科技創新,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節能技術和產品研發新機制,加快節能技術的研發、示範和推廣套用,推進技術節能;通過有效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全面完成“十二五”節能目標。
(二)節能目標
到“十二五”末:
1、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到0.5噸標準煤。
2、“十二五”期間,全市各年度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幅度依次為4.0%、6.5%、12%、12.5%、12.5%。
3、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環比節能量累計達到2600萬噸標準煤左右。
4、重點耗能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節能的主要途徑

(一)結構節能
1、推進三次產業結構調整
大力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實施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戰略,加大力度推進軟體及服務外包、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服務、旅遊會展、文化創意、商務服務、商貿流通等八大服務業和八大新興產業發展,帶動南京產業轉型,逐步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實現產業結構的高端化、增量經濟的綠色化,建成具有南京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到201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56%以上。
“十二五”期間,通過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節能量650萬噸標準煤左右,約占全市節能總量的25%。
2、實施工業內部結構與產品結構調整
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以生產工藝和生產技術的高端化改造帶動產品結構的調整和業鏈條的延伸。
(1)全面提升四大支柱產業發展水平
電子信息產業:以第六代及更高世代液晶面板項目引進為龍頭,重點開發TFT—LCD、雷射顯示、OLED面板、模組製造,整機設計、背光、彩色濾光片等配套材料製造技術、打造液晶顯示產業基地,帶動電子信息產業全面升級。
石化產業:以揚巴二期、揚子石化、金陵石化等龍頭企業的升級項目和小化工整治為重點,推進發展以循環經濟為主要內容的“綠色化工”,產業向系列化、專用化、精細化方向發展。
鋼鐵產業:圍繞“控制總量、調整結構、節能減排”,重點推進南鋼和梅鋼精品鋼基地建設。廣泛採用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工藝、新技術,實現生產裝備的大型化,工藝流程緊湊化、高效化,大力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新產品,力爭使優特鋼比重提高到85%,板帶比提高到70%。
汽車產業:在重點發展上海大眾B級車、名爵、長安等整車項目,提升整車生產能力和工藝技術水平的同時,重點研發生產節能環保型汽車,最終實現汽車的“零油耗,零排放”。
2015年四大支柱產業實現銷售收入達11000億元。
(2)培育壯大八大新興產業
風電、光伏裝備產業:圍繞關鍵零部件、控制與併網系統、整機及微風發電裝備等領域,加快研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造,在做大傳統項目優勢的同時,積極開發風電整機,設計製造技術。
智慧型電網與電力自動化產業:保持電力自動化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的領先優勢,加快智慧型電網產業標準制定,成為引領全國智慧型電網產業發展的領頭羊。
通信產業:建成國家通信實驗室,以此為平台,建設全國一流的通信產業研發與生產基地。
節能環保產業:加快建設南京節能科技產業園和環保科技產業園。大力開發節能關鍵技術,力爭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全省第一,進入全國前五位。
生物和醫藥產業:打造一批生物和醫藥特色拳頭重點品種,在新藥品種研發上進入全國前列,醫藥製造業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新材料產業:突破各種高性能纖維表面改性技術,加快各種膜技術、集成技術開發,推進各種材料技術產業化,使全市膜材料、玻璃纖維複合材料、金屬基複合材料等新品產業化規模達到國內第一。
軌道交通產業:實現軌道交通關鍵系統與裝備的國產化,整體規模和發展水平進入全國前三位。
航空航天產業:重點發展輕型航空動力、軍民用機載機電、航電三大類產品,成為江蘇省最大的航空輕型動力產品研發與製造基地。
“十二五”期間,通過調整工業內部結構與產品結構實現節能量1000萬噸標準煤左右,約占全市節能總量的38.5%。
(二)技術節能
大力推廣節能技術和產品,優先選用國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組織對共性、關鍵和前沿節能技術、產品的科研開發,促進節能技術、產品產業化。
1、鋼鐵
焦化系統採用配型煤煉焦、焦爐燃燒控制技術及煤調濕技術,配套建設合成甲醇、雙氧水、煤氣提氫綜合利用設施和乾熄焦發電系統。煉鐵系統推廣精料裝爐、高爐富氧送風、熱風燒結等煉鐵系統節能技術,開發套用熔融還原、直接還原煉鐵新工藝;實行鐵水全量預處理,大型高爐全部配套建設爐頂壓差發電裝置(TRT);高爐熱風除濕技術,擴大副產煤氣回收利用,建設利用富餘低熱值高爐、焦爐、轉爐煤氣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推廣熱風爐和燒結爐餘熱回收、低溫煙氣餘熱回收。煉鋼、全連鑄及軋鋼系統使用煉鋼全連鑄、超高功率電爐、廢鋼預熱等煉鋼綜合節能技術;套用一火成材、熱送熱裝等軋鋼節能工藝、加強煉鋼過程餘熱余壓利用,軋鋼系統蓄熱式燒嘴等余能、餘熱、余壓節能技術。推進能量系統最佳化工程建設。
2、石化
石油煉製生產要提高裝置開工效率和換熱效率,對煉油廠進行能量系統最佳化改造。通過採用各種先進技術,最佳化工藝流程,提高原油入爐溫度,降低加熱爐的燃料消耗;採用催化裂化——氣分裝置深度熱聯合技術及低溫熱利用技術提高裝置開工負荷和換熱效率;最佳化操作,降低加工損失;回收加熱爐煙氣餘熱,採用新型板式換熱器回收產物熱量,大力推廣裝置間熱聯合技術。乙烯加工採用新技術改造老爐型。新建裂解爐實現大型化;推廣高效塔盤、填料以及高效換熱器等;推廣線上燒焦技術,乙烯裂解爐空氣預熱節能技術;開發加注結焦抑制劑;在改擴建中採用先進的低能耗分離技術;開發套用燃氣輪機——加熱爐(裂解爐)聯合供電供熱;採用自動點火系統,提高火炬氣回收率。
3、電力
發電企業:一是要最佳化能源結構和布局,發展高參數、大容量燃煤機組和高效潔淨髮電機組的大型聯合循環機組,採用高效、潔淨煤發電技術,改造在役火電機組,推廣無油或微油點火、汽輪機通流技術改造等技術,提高機組發電效率。二是要採用高效輔機和自動監控系統,降低發電廠用電率;採用變頻技術,開展電廠風機、水泵等輔機系統節能改造,降低電廠自用電率;積極發展區域熱電冷聯產。
供電企業:一是要加快推進智慧型電網建設,採用先進的輸、變、配電技術和設備,提高電網輸電、配電能力;完善高、低壓配電網路,套用先進的調壓手段和無功補償技術,努力實現電壓自動調節和電容自動投切,提高電壓質量和降低供電損耗;推廣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變電站自動化和配電自動化技術,提高電網經濟運行水平。二是要積極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合理調整負荷,最佳化用電方式。大力推廣蓄熱電鍋爐、冰蓄冷空調技術,有效轉移高峰負荷。
4、建材
水泥行業使用新型乾法窯外分解技術、利用城市工業廢棄物、污泥和生活垃圾技術、發展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加強對已有的水泥窯純低溫餘熱發電裝置的維護與管理,對現有大中型迴轉窯、磨機、烘乾機進行節能改造,推廣高效立磨或輥壓機加球磨機的節能粉磨工藝以及用電設備的變頻調速技術。進一步提高水泥散裝率。牆體材料行業加快發展預拌混凝土、利用磷石膏、硫石膏生產新型牆體材料,推廣高摻量的粉煤灰磚、煤矸石磚、粉煤灰加氣砼砌塊以及優質節能環保的絕熱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等新型牆體材料的套用,促進資源的綜合與循環利用。
5、交通運輸
加快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形成兩縱兩橫軌道幹線和三條市域快線構成的軌道骨架網路。2015年捷運營運里程達250公里以上。
推廣節能型汽車和替代燃料,“十二五”期間將建設30座電動汽車充電站,600個充電樁。初步形成連線城市東南西北的充電網路;發展清潔車用替代燃料以降低對油品的依賴;加快淘汰更新車輛,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
6、建築
加快建築節能改造,“十二五”期間,既有政府機構及其財政支持單位完成90萬平方米的建築節能改造;既有公共建築完成130萬平方米的節能改造。
以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為依託,努力實現建築節能關鍵技術的突破。大力推進以淺層地熱能、太陽能光熱技術套用與建築一體化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上的套用,開展使用淺層地源熱泵空調製冷、採暖和利用太陽能照明、供應熱水等示範工程;鼓勵採用蓄冷蓄熱空調、節能窗、高效屋面外保溫技術;鼓勵智慧型化樓宇建設;鼓勵對大型公共建築中央空調、電梯、照明等系統採取契約能源管理等節能新機制進行節能改造。
做好節能家電、高效照明等節能產品的推廣,落實國家以舊換新等節能政策,不斷擴大節能產品套用範圍,高效照明產品套用率達到80%以上。
“十二五”期間,通過節能技術改造,淘汰落後工藝和設備,實現節能量650萬噸標準煤左右,約占全市節能總量的25%。
“十二五”重點節能技改項目見表7,擬推廣的重點節能技術見表8。
表8 “十二五”重大節能技術改造項目
序號
項目名稱
預計節能量
(萬噸標煤)
項目實施單位
1
環氧乙烷反應系統改造項目
1.5
中石化揚子石化有限公司
2
PTA裝置節能改造項目
10
中石化揚子石化有限公司
3
9萬噸/年制氫及配套空分項目
3.6
中國石化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
4
硝基氯苯低溫熱回收項目
0.8
中國石化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
5
回收低熱值可燃廢氣項目
0.8
中國石化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
6
循環水系統節電改造項目
3
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
7
高爐熱風爐改造項目
2
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
8
風機變頻和泵站變頻造項目
1.3
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
9
高爐股份除濕技術改造項目
4
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
10
3號燒結機餘熱回收項目
1
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11
3號、4號燒結機餘熱發電項目
3
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12
焦爐煤調濕項目
3
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13
煉焦二期乾熄焦餘熱回收發電項目
1.5
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14
新建5#高爐乾法除塵及TRT發電項目
1.5
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15
循環冷卻水系統最佳化節能改造項目
0.5
南京化學工業園區
16
#2汽輪機冷凝器改造項目
0.7
南京化工園熱電有限公司
17
光伏太陽能壓花玻璃節能改造項目
1.5
南京遠鴻特種玻璃有限公司
18
4500d/t水泥熟料生產線餘熱發電工程
2
南京三龍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19
4800d/t水泥熟料生產線餘熱發電工程
2
南京信寧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20
二條4500d/t水泥熟料生產線餘熱發電工程
2
江蘇漢天水泥有限公司
21
汽輪發電機節能改造項目
1
南京帝斯曼東方化工有限公司
22
汽輪機節能改造項目
2.1
南京化纖股份有限公司
23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集中供熱工程
1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電廠
24
蒸汽冷凝水回收技術改造項目
0.6
江蘇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25
鍋爐乏汽回收及煙氣循環利用項目
0.5
南京第二熱電廠
26
城市垃圾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項目
2
中國水泥廠有限公司
27
冷卻循環水系統節能技術推廣套用項目
10
江蘇恆豐勁力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28
水動風機冷卻塔推廣套用項目
8
南京星飛冷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表9 “十二五”期間擬推廣的重點節能技術
序號
技術名稱
1
冷卻循環水系統節能技術
2
水動風機冷卻塔技術
3
發電廠鍋爐煙氣餘熱回收技術
4
能源實時監測控制技術
5
高效LED照明技術
6
高效熱管餘熱回收技術
7
高效電機、水泵、風機變頻改造技術
8
地源熱泵套用技術
9
電除塵器節能提效控制技術
10
高爐鼓風除濕節能技術
11
全氧、富氧燃燒技術
12
中央空調智慧型控制技術
13
乏汽及凝結水閉式回收技術
14
輥壓機粉磨系統
15
立式磨裝備及技術
(三)管理節能
1、健全完善考核體系
實行嚴格的節能目標考核和問責制。將“十二五”節能目標分解落實到各區(縣)、開發區和重點用能單位,簽訂節能目標責任書,並將節能目標納入各級政府年度綜合考核指標,加強監督檢查,形成健全的節能目標評價考核體系。
2、強化管理與監督
工業領域:建立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狀況動態監測信息平台,跟蹤檢查年度節能總量和節能目標進度;對重點用能單位進行能源審計,開展與國際國內同行業能效水平對標活動;開展能源管理師試點,做好對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人員的培訓,推進能源管理標準體系建設;加強節能執法,依法對重點用能單位進行節能監察。
交通領域:要強化城市規劃的指導與調控作用,以公共運輸為核心,通過編制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公共運輸專項規劃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科學配置和利用交通資源,建立以公共運輸為主,私人機動交通為補充的城市交通模式。要套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公交服務水平。積極發展大運量的快速公交系統(BRT);研究制定鼓勵人們採用公共運輸方式出行的公共運輸票價政策。
建築領域:一是完善建築節能監督管理體系;二是強化建設工程立項審批和圖紙審核中的節能審查;三是加強施工過程監督,保證施工質量符合節能設計要求。“十二五”期間,全面推行民用建築能效測評標識、綠色建築評價標識、民用建築節能信息公示等制度。
公共機構:所有新建建築嚴格執行65%的節能標準,開展公共建築75%節能標準的試點。加強公共建築用能管理、開展國家機關辦公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節能監管體系建設;開展公共建築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動態能耗監測平台等工作,初步形成有利於節能運行與改造的監管體系;推廣使用高效節能辦公機具和低油耗環保型汽車,將節能產品納入政府採購目錄,開展創建節約型政府機關活動;加強公共機構節能目標考核。“十二五”期末,力爭實現公共機構節能20%。
“十二五”期間,通過加強節能管理,實現節能量300萬噸標準煤左右,約占全市節能總量的11.5%。

保障措施

(一)進一步推進法制建設和機制創新
“十二五”期間,根據國家、江蘇省出台的節能法規和政策,制定《南京市節能管理辦法》、《南京市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南京市單位產品能耗限額考核管理辦法》,《南京市工業投資項目合理用能評價指標體系及考核辦法》,修訂《南京市節能監察辦法》。嚴格執行強制性能效標識制度,積極推動政府機構優先採購節能產品,運用市場機制,引導用戶和消費者購買節能型產品。
(二)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和目標考核
結合節能新形勢、新要求,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以市長總負責、分管市長具體抓,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節能管理領導體系。建立健全節能工作責任制和問責制,把節能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逐級分解到各地區、各部門、各重點企業,簽訂目標責任書。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三)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技術支撐
加大對節能的財政投入,重點支持節能技術開發與推廣、節能重點工程和節能示範項目。制定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及金融機構對節能投資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節能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通過加強國際合作,促進技術引進和推廣,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四)進一步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
在充分整合全市節能技術、人才、企業、機構等資源和信息要素的基礎上,打造“南京市節能綜合服務平台”,為政府決策提供幫助,為企業節能工作提供信息、技術和產品服務。積極推行電力需求側管理、契約能源管理等節能服務新模式,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
(五)進一步開展廣泛宣傳和全面推進
加大節能減排宣傳力度,廣泛深入的開展“節能全民行動”,進一步增強全市人民資源憂患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濃厚氛圍;充分發揮輿論宣傳和監督作用,宣傳節能減排先進經驗、曝光反面典型,促進節能工作的開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