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比乃爾布呼鄉

協比乃爾布呼鄉

協比乃爾布呼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下轄鄉,位於和靜縣城南部23公里,焉耆盆地中部以北,開都河下游北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協比乃爾布呼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
  • 電話區號:0996
  • 人口:5672人
  • 車牌代碼:新M
  • 地勢:西北向東南傾斜
  • 海拔高度:在1058—1065米之間
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種植業,畜牧業,林果業,二三產業,社會事業,

地理環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協比乃爾布呼鄉位於和靜縣城南部23公里,焉耆盆地中部以北,開都河下游北岸,北接乃門莫墩鄉,東靠和碩縣,南鄰焉耆縣,西與烏拉斯台農場相望。
協比乃爾布呼鄉政府駐地北距和靜縣城23公里,南距焉耆縣城9公里,東西最長19公里,西北最寬9公里,總面積1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9萬畝。

經濟發展

協比乃爾布呼鄉下轄2個行政村,13個村民小組,15個站所、學校。全鄉總人口5672人,其中農業人口4795人。由、維、回等6個民族構成。全鄉總面積1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萬畝。2007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002.8萬元,較2006年3939.58萬元,增加1063.22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4680.46元,較2006年的4164.45元,人均增加516元。

種植業

在保證糧食生產安全的基礎上,引導農民以市場為導向,以增收為目的,合理調整種植業結構,保持了甜菜、西紅柿兩大支柱作物的種植面積,適度擴大了棉花、辣椒、孜然的種植面積,繼續推廣了寬膜棉花栽培、工業西紅柿育苗移栽、色素辣椒種植等技術。2007年,糧食作物面積2685畝,其中小麥2500畝,玉米185畝;經濟作物面積17615畝,其中甜菜4200畝,西紅柿4200畝,棉花4067畝,辣椒1798畝,孜然1750畝,打瓜1100畝,白瓜子350畝,其它150畝。

畜牧業

堅持把農戶養殖育肥作為農牧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不斷改良品種,調整畜群結構,不斷總結養殖經驗,提高秋羔的成活率,初步形成了“家家有養殖,戶戶有育肥”的格局。牲畜年未存欄數11199頭(只),其中大畜1408頭,小畜9791隻,出欄率達99%,商品率達95%。牲畜疫病防疫率達100%。嚴格按照上級關於禁牧還草工作要求,上山牲畜控制在7600餘頭(只)。

林果業

堅持生態、經濟效益相結合的林果業發展方向,積極鼓勵農民發展特色林果業。同時積極抓好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切實提高林果的品質和商品率。做到了“地塊、苗木、資金、人員”四落實。2007年縣人民政府下達我鄉植樹造林任務148畝,我鄉實際完成植樹造林面積320.2畝,完成零星植樹1.2萬株。

二三產業

運輸業為龍頭的二、三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已形成了一定規模。2007年農民又新購進價值40餘萬元的20餘輛大型運輸車輛,目前全鄉擁有大、中型運輸車輛70餘輛,年收入616.2萬餘元,有力地推動了我鄉二、三產業向縱深發展。
全鄉上下認真貫徹上級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及會議精神,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深化農村各項改革。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高,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牧民收入較快增長。2007年積極推廣建造日光溫室大棚,共有8戶新建大棚10座,占地9.5畝。縣政府每座大棚補助2000元,鄉政府每座補助1000元;沼氣池建設因施工單位技術原因,僅完成了22戶,成功使用7座

社會事業

全鄉現有1所中學、2所國小,均為民漢合校。共有教職工73人,共2659名學生。有衛生院1所,實有醫護人員10名,病床數12張,醫療設備配有有心電圖、B超等。
鄉內郵電業較為普及,98%的居民安裝了電話設備。並開發開都河沿岸旅遊資源,建成了曬經島風情園。
全鄉現有3個麵粉廠,2個榨油廠,修理輔4個,商店10個,食堂2個,甘草廠、骨粉廠各1個,木材加工點1個和私營運輸公司2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