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鑼鼓

十面鑼鼓是陝西地方民間舞蹈之一,將社鼓、社鑼用“背弓”架掛於胸前,另有一名馬鑼手指揮敲擊的民間社火及氏族社祭鼓舞,因鼓數為十面(鑼十面)而得名。據傳,該鼓由楚漢在灞上相爭時韓信布疑兵陣演變而來。流傳於西安市臨潼區的零口、馬額、紙李、新豐、鐵爐等鄉鎮及渭南市南義村和高陵縣個別鄉鎮

常用舞蹈隊形圖案有[白馬分鬃]、[雙玉鐲]、[剪子絞]、[朝帥旗]、[太極圖]、[五馬卷蹄]、[三桿旗]、[游四門]、[雙辮蒜]、[交鞭]等。常用鑼鼓段有八種,各鼓段長度從2/4拍四小節至八小節不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