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紀

古代傳說,自盤古開天闢地至春秋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四百八十年)獲麟,總計二百七十六萬年,分為十紀,每紀二十七萬六千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紀
  • 時間盤古開天闢地-春秋魯哀公十四年
  • 出處:《廣雅·釋天》
  • 領域:神話
基本信息,一百二十年,

基本信息

詞語:十紀
拼音:shí jì
釋義:《廣雅·釋天》:“天地設辟,人皇以來至魯哀公十有四年,積二百七十六萬歲,分為十紀。一曰:九頭紀;二曰:五龍紀;三曰:攝提紀;四曰:合雒紀;五曰:連通紀;六曰:敘命紀;七曰:循蜚紀;八曰:因提紀;九曰:禪通紀;十曰:疏仡紀。”
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引《春秋緯》,謂十紀為三百二十七萬六千年,“循蜚”作“脩飛”、“因提”作“回提”、“疏訖”作“流訖”,其餘名目相同。
為十代、十世之意。
《漢書·敘傳上》:“皇十紀而鴻漸兮,有羽儀於上京。” 顏師古注引應劭曰:“十紀, 漢 十世也。”

一百二十年

一紀為十二年,十紀指一百二十年。
《文選·潘岳》:“圖萬載而不傾,奄摧落於十紀。” 李善注引孔安國《尚書》傳:“十二年曰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