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立身

包立身

包立身(1838—1862),又名立生,諸暨包村人。性悍魯,篤信神仙,節食茹素,夜則結跏趺坐。清鹹豐十一年(1861),太平軍李秀成部進襲浙東,九月攻下紹興府,另一路從金華諸暨。立身在本村首舉地主武裝“東安義軍”,以其衣其幟均為白色,又稱“白頭軍”,自任統領。以神仙佑助惑眾,每發令“必借神仙”。自言是白衣大仙下凡,拯救眾人。地主、士子多以為信,為敵太平軍,紛紛進入包村,驟時“東安義軍”達數萬人,成為對浙東太平軍威脅最大的一支地主武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立身
  • 出生地諸暨包村
  • 出生日期:1838年
  • 逝世日期:1862年
人物簡介,清史記載,

人物簡介

包村四面環山,立身憑藉有利地形,以靜待動,負隅頑抗。太平軍幾次進攻,均被擊敗。常外出偷襲太平軍駐地,到處張貼“布告”,遠近地主豪紳驚以為神。與太平軍相持八九個月,大小數十戰。太平軍立誓言“不破包村不還”,從杭州、寧波、金華等地調集兵力,連營五十里,數十萬兵力圍得包村水泄不通。正遇天旱,先後以斷水、火攻,穿鑿隧道,以金鼓聲亂“東安義軍”陣腳。同治元年(1862)七月中旬,太平軍穿隧道從村社廟出,縱火焚廟,出其不意,勇殺“白頭軍”。七月初一日,太平軍攻入包村,立身與其妹包美英退守馬面山,皆戰死。包村“陣亡殉難官紳男女統計一萬四千七十七名”。立身被大炮擊斃,其妹鳳英力竭自刎。清廷加以嘉獎,晉封義臣。

清史記載

包立身,諸暨人。家五十八都之包村,世業農。性樸魯,里黨莫之重。鹹豐十年,忽能言休咎,多奇中。節食茹素,夜則結跏趺坐。時賊氛漸逼,人懷憂懼,爭奔詢,立身惟以行善為勖。人疑信參半,不知其嫻武略也。
包立身
十一年九月,賊陷紹興府,他賊復自金華來,諸暨亦陷。於是首倡義旗,從者回響。村踞山,三面皆水田,惟一路由塍埒達村。賊焚掠至其地,立身以靜待動,入者輒為所斃。避賊者麕投之,棲止無隙地。乃益選壯勇成勁旅,賊來攻,數不勝。立身不出村剿賊,賊至則戰,戰則身先,當其鋒立踣。眾見賊易擊,雖文弱者亦揮戈從事,間諜入村者,罔弗獲。無事則焚香默坐,有所指揮,從之必勝,遠近驚以為神。賊憚甚,使素稔立身者招降,立斬之。乃悉糾數郡悍黨,更番進攻,而往者輒衄。群賊聞調攻包村,如就死地。相持八九月,大小數十戰,斃賊十餘萬,精銳強半盡。
賊目有周姓者,眇而通形家言,乃周覽村外,悉其川源山脈。會旱,溪流弱,賊壅其上流,遂無涓滴。村外井水,賊舉腐屍填之,出汲,則先以火器越井而陣,後人出屍乃得汲,腥穢不可飲,然且難得。人眾食寡,賊又四面斷糧道,不得達,賊遂索戰無已時。每合陣,所損相當,勢不能久持,終無一人言降者。賊遂陰穿隧道而以金鼓聲亂之,立身不之省。
七月朔日,賊穴隧道自村社廟出,即縱火焚廟,眾出不意,大亂。賊遇人即殺,未遇賊者亦倉皇圖盡。立身見事敗,與其妹鳳英率親軍數千人死戰,潰圍出,至馬面山。賊躡之,圍數匝,鏖戰不得脫,中炮死。鳳英亦力竭自刎死,全家皆遇害,從者亦無一得脫。合村死者,蓋六十餘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