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遵考

劉遵考(392年—473年),彭城綏里人,宋武帝劉裕的族弟。其曾祖父劉淳,是劉裕曾祖父武原縣令劉混的弟弟,位至正員郎。

早年初為振武參軍,參與劉裕討伐盧循的戰役,後遷建威將軍、彭城內史,隨劉裕北伐後秦。長安平定後,又任并州刺史,兼河東太守,鎮守蒲坂。公元420年,劉裕代晉稱帝後,劉遵考以宗室身份封為營浦縣侯,但無大功,食邑減為五百戶(一般縣侯食邑為千戶)。宋文帝元嘉年間,先後遷任寧蠻校尉、使持節、雍州刺史、監軍、給事中、南兗州刺史、豫州刺史、散騎常侍、侍中、左衛將軍等,多次加都督銜。後因不奉文帝賑給災民的符旨,觸怒文帝,免官。不久,又復出為使持節、領軍將軍、豫州刺史。孝武帝即位後,又坐事免官。不久,又因宗室元老身份,被重新起用。孝武帝大明中,位至尚書左僕射,領崇憲太僕。宋明帝泰始年間,再拜為侍中、特進、右光祿大夫,後老病失明。

元徽元年(473年)卒,終年八十二歲。追贈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如故。諡號“元”公。

基本介紹

  • 本名:劉遵考
  • 所處時代:南朝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彭城綏里
  • 出生時間:392年
  • 去世時間:473年
  • 爵位:營浦縣侯
  • 諡號:元公
人物生平,跟隨劉裕,文帝重臣,孝武仕遷,後期境遇,人物評價,家庭成員,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跟隨劉裕

劉遵考,彭城綏里人,宋武帝劉裕的族弟。劉遵考最初擔任劉裕的振武參軍,義熙六年,劉遵考因參與劉裕討伐盧循的戰役,而獲封鄉侯。
義熙十二年(416年),劉裕北伐後秦,劉遵考以建威將軍、彭城內史之職隨劉裕北伐。由於當時劉裕諸子年紀尚幼,弟弟劉道規已病逝,劉道鄰又留在國內荊州重地,其時能讓其任用的宗室就只有劉遵考一人,故在滅後秦後,劉裕以劉遵考督并州司州之河北河東北平陽北雍州之新平安定五郡諸軍事、輔國將軍、并州刺史,領河東太守,鎮守蒲阪
義熙十四年(418年),劉裕班師,但不久關中就遭胡夏的匈奴軍進攻,留守諸將又內斗,關中被胡夏侵奪後,劉遵考亦於次年自并州南返,先後任游擊將軍及冠軍將軍。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稱帝後,因劉遵考宗室身份,而封他為營浦縣侯,但無大功,食邑僅為五百戶(一般縣侯食邑為千戶)。晉恭帝讓位後居住秣陵宮,劉遵考領兵防衛。劉遵考後又以冠軍將軍領彭城、沛二郡太守。

文帝重臣

景平元年(423年),轉右衛將軍,元嘉二年(425年)任征虜將軍、淮南太守。
元嘉三年(426年),宋文帝誅殺徐羨之傅亮謝晦三位權臣,召劉遵考以使持節,領護軍入值殿省。謝晦被平定後,劉遵考出任使持節、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南陽竟陵順陽襄陽新野隨六郡諸軍事、征虜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襄陽新野二郡太守。
元嘉五年(428年),劉遵考因實行嚴厲殘暴的統治政策,聚斂財富沒有節制,被官吏檢舉揭發,宋文帝因其為宗室元老,壓住不予追究,只是將劉遵考調離雍州,不問其罪,讓其還都。
元嘉七年(430年),又任太子右衛率,加給事中
元嘉八年(431年),轉督南徐兗州之江北淮南諸軍事、征虜將軍、南兗州刺史,領廣陵太守。不久又征為侍中,領後軍將軍,隨後又轉任太常。
元嘉九年(432年),又調任右衛將軍,加散騎常侍。
元嘉十五年(438年),又以本官兼領徐州大中正、太子中庶子。同年,劉遵考原本要出任徐、兗二州刺史,但未出鎮就又獲射為侍中,領左衛將軍,至次年才為使持節、監豫司雍並四州南豫州之梁郡弋陽馬頭荊州之義陽四郡諸軍事、前將軍、豫州刺史,領南梁郡太守。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因為劉遵考違反詔命,沒有賑濟因豫州旱災而受害的百姓而被免官。後起為散騎常侍、五兵尚書,又轉吳興太守,秩中二千石。
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劉遵考又擔任領軍將軍。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魏軍兵臨江北瓜步,聲言渡江,劉遵考率軍沿江置守,假節蓋。
元嘉三十年(453年)正月,劉遵考出為使持節,再次出任豫州刺史。

孝武仕遷

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太子劉劭弒父篡位,劉劭進劉遵考號安西將軍,並派外監徐安期和仰捷祖防備他。不久,劉駿起兵討伐劉劭,並傳詔四方,荊州刺史、南譙王劉義宣也舉兵回響。劉遵考於是殺了徐安期等人,起兵回響和推奉荊州刺史、南譙王劉義宣,並得對方進號為鎮西將軍。但是不久,劉義宣在當時的輿論壓勢下,推奉劉駿為聯軍統帥。劉遵考於是派部下夏侯獻率軍至瓜步承候劉駿。當年五月,劉駿推翻劉劭政權即帝位,是為宋孝武帝。孝武帝即位伊始,便發布新政,禁止皇親顯貴經商逐利,抑制兼併,劉遵考應該是觸犯了孝武帝的禁令,遭到彈劾,被孝武帝革職免官。
考建元年(454年)二月,劉義宣在荊州稱帝,並聯合臧質魯爽徐遺寶等起兵反叛宋孝武帝,一度聲勢浩大。當年三月,劉遵考被復起為征虜將軍,率軍屯駐在臨沂縣,防備叛軍。同年五月,劉義宣之亂平定,孝武帝於是改任劉遵考為吳興太守。
孝建二年(455年),調任尚書左僕射;孝建三年(456年)又任丹陽尹,加散騎常侍,不久又被改任尚書右僕射、領太子右衛率。
大明元年(457年),轉領軍將軍,加散騎常侍。
大明五年(461年),遵考再任尚書右僕射,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至次年轉尚書左僕射,領徐州刺史。不久,又改任為大中正及崇憲太僕。

後期境遇

永光元年(465年),宋前廢帝繼位,劉遵考轉任特進,右光祿大夫,仍兼散騎常侍及崇憲太僕。同年前廢帝誅殺劉義恭等人,調劉遵考督南豫州諸軍事、安西將軍、南豫州刺史。亦在同一年,宋明帝殺前廢帝即位,以劉遵考為侍中、特進、右光祿大夫,領崇憲太僕,並給親侍三十人。
泰始二年(466年),崇憲太后路惠男去世,劉遵考解太僕職。
泰始五年(469年),劉遵考獲賜几杖,太官四時賜珍味及太醫給藥的禮遇。
泰豫元年(472年),宋後廢帝即位,以劉遵考為左光祿大夫,仍任侍中、特進。
元徽元年(473年),劉遵考去世,享年八十二歲。朝廷追贈他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謚為元公。

人物評價

沈約:遵考無才能,直以宗室不遠,故歷朝顯遇。

家庭成員

曾祖父:劉淳
祖父:劉岩
父親:劉涓子
兒子:劉澄之劉琨之

史籍記載

《宋書·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南史·卷十三·列傳第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