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虞夔

劉虞夔(1553-1598),字直卿,明代高平米山人,7歲能文,每日讀書厚可積寸,後讀《尚書》、《周易》、《春秋》等書,自行點評探討,不從師授。16歲時參加省試,中頭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19歲中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萬曆二年(1574),纂修會典,教習內書館。萬曆十年(1582),任經筵講官(為皇帝講學)。此後,歷任翰林院侍講,掌左春坊;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詹事府詹事等職。因母親病逝,返歸故里,服滿後,召為國史編修副總裁。虞夔以老父有病為由,辭職不就,父親去世後,悲痛而死,年僅45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虞夔
  • 國籍明代
  • 出生地明代高平米山
  • 出生日期:1553
  • 逝世日期:1598
簡介,相關記載,

簡介

劉虞夔為人恭謹,雖少年得志,但尊老敬賢,每遇同林先生,必以弟子禮待之。他酷愛讀書,每遇閒暇,則獨坐一室,攤書盈幾,搜其探異,至深夜而不倦。他寫文章論述精闢,很有深度;為皇帝寫詔書,溫醇典雅;寫詩填詞,務求工麗,即便是應酬之作,亦再三修改,成為一代名士,與黃葵陽、沈蛟門齊名。為皇帝講讀,則引經據典,以期使皇帝有所感悟。曾講寫詩之苦,反覆激發皇帝憂勤之念,使皇帝為之動容,稱讚他是好教師。萬曆八年(1580)、萬曆十一年(1583),先後兩次任主考官,蕭良有、鄒德溥、梅國正等皆為其門生。著有《宮詹文集》。司昌齡評論其文章"溫醇典藻,學廣聞多"。

相關記載

《明史》卷230,列傳118“逯中立”下有:“有詔修國史,錫爵舉故詹事劉虞夔為總裁。虞夔,錫爵門生也,以拾遺劾罷。諸御史言不當召。而中立詆虞夔尤力,並侵錫爵,遂寢召命。”列傳112中有:“夫以吏部議留一二庶僚為結黨,則兩都大僚被拾遺者二十有二人,而閣臣議留者六,詹事劉虞夔以錫爵門生而留,獨可謂之非黨耶?”可見劉虞夔沒有成為國史館總裁是因為朝廷中反對王錫爵的人的反對,包括逯中立。因為劉虞夔是王錫爵的門生。
劉虞夔的《宮詹文集》尚存。大陸可能無存。國立北平圖書館藏有明崇禎元年(1628)長平劉氏家刊本本,後被帶到台灣,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