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蕺山集

《劉蕺山集》·十七卷(國子監助教張羲年家藏本),明劉宗周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蕺山集
  • 朝代:明
  • 藏本:張羲年家
  • 作者:劉宗周
四庫提要
宗周有《周易古文抄》,已著錄。講學之風,至明季而極盛,亦至明季而極弊。姚江一派,自王畿周汝登,汝登傳陶望齡、陶奭齡,無不提唱禪機,恣為高論。奭齡至以因果立說,全失儒家之本旨。宗周雖源出良知,而能以慎獨為宗,以敦行為本,臨沒猶以誠敬誨弟子,其學問特為篤實。東林一派,始以務為名高,繼乃釀成朋黨,小人君子,雜糅難分,門戶之禍,延及朝廷,馴至於宗社淪亡,勢猶未已。宗周雖亦周旋其間,而持躬剛正,憂國如家,不染植黨爭雄之習。立朝之日雖少,所陳奏如《除詔獄》、《汰新餉》、《招無罪之流亡》、《恩義拊循以收天下泮渙之人心》、《還內廷埽除之職》、《正懦帥失律之誅》諸疏,皆切中當時利弊。一厄於魏忠賢,再厄於溫體仁,終厄於馬士英。而薑桂之性,介然不改,卒以首陽一餓,日月爭光。在有明末葉,可稱皦皦完人,非依草附木之流所可同日語矣。是集為乾隆壬申副都御史雷鋐所刊,冠以《人譜》、《學言》諸書,至第八卷乃為奏疏。然諸書本自別行,且宗周所著亦不止於此。摘錄數種,殊為掛漏,今並刪除。惟以奏疏以下十七卷勒為一編,而他書則仍別著錄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