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儉

劉承儉

劉承儉,男,1962年生於北京,筆名:簡子,字寅初,號玉貴德祥,被譽為中國行篆第一人。現為中國教育電視台水墨丹青欄目組推薦書法家,水墨丹青書畫藝術交流中心推廣書法家,水墨丹青中國詩書畫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當代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國際文聯書畫委秘書長,國際大師書畫院秘書長,聖蓮山道觀書畫院院長,中國扇子藝術協會研究員,華夏促進會書法部部長,篆體道德經長卷首創人,篆樂堂篆刻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承儉
  • 別名:筆名:簡子,字寅初,號玉貴德祥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62年
  • 職業:副院長
  • 主要成就:被譽為中國行篆第一人
  • 代表作品:道德經長卷
個人經歷,個人成就,

個人經歷

劉承儉師從於郭建勛老師。自幼受家庭薰陶,攻習工筆侍女,後研習中國書法,以歐體九成宮,虞恭公碑及黃自源字帖,靈飛經等為根基。把行草融於內,刻苦學習數十載。自二零零六年起,痴迷於秦小篆,受聖蓮山道觀魏道長的影響現已完成五千多字小篆體【道德經】長卷,呂祖聖號等作品。得到知名書畫家的肯定,在研習秦小篆的同時在篆刻方面也有了很大進步。形成了自己在書法和篆刻方面的獨特風格,現經過多年潛心研究獨創了篆書自由體【行篆】,其作品深受中外友人的賞識和收藏。被譽為中國行篆第一人。

個人成就

小篆道德經長卷
劉承儉(簡子)歷經四年完成的十部五十米長卷小篆體《道德經》,全文共5226字。劉承儉於2007年三月,與聖蓮山魏道長共同商定,用小篆體書寫道家最高經文【道德經】,只有用小篆才能完美詮釋【道德經】的偉大與恢弘,方能體顯出老子【道德經】的內涵與精髓,小篆的寧靜與規整更使【道德經】顯得神聖,莊重。因其老子道德經與篆體又同屬一個時代,用小篆書寫更賦予了道德經新的生命,全文共5226字,把現代文字譯成小篆,曾經四譯其稿,十捲成功,廢棄四卷。十卷【道德經】的問世,大大提高了小篆在大眾書法中的地位,為普及篆體書法藝術、弘揚道德經及老子精神,有著意義深遠的啟迪作用,為篆體書法藝術的發展變化創出了一條新路。讓更多國人喜愛古老的篆體,更加了解,體會老子【道德經】的思想和理念。
劉承儉
獨創的行篆
劉承儉【簡子】歷經十餘年的潛心研究和刻苦歷練,探索前人末涉足的領域,獨創了風格獨特的行篆。行篆是以十部小篆體【道德經】五十米長卷為基礎,吸取了象形字形象生動的特點,把大篆,小篆,甲骨文,秦漢竹簡,帛書的精華融入其中,在不破壞篆字的字型結構,遵循篆書的傳統筆法加以改進,把書寫篆字的接筆改成通筆,將篆書的轉筆合理的轉為折筆,使過於呆板的字形、筆畫活躍的行起來,達到實用,美觀的效果。劉承儉通過自身執著的探索和不懈努力,使其作品雅俗共賞,童叟樂納並受到了國內外書畫家的好評,有中國行篆第一人之美譽。知名作家巴湘老師觀後贊曰:氣不讓羲之,神何懼真卿。
樂字型
樂字型是一種自創的風格字型,是從行篆書法中衍生而來,以行書的方式書寫現代的繁體字,傳承古文字的精華,摒棄了篆書識別難,書寫難的特點,加入了竹簡體的瀟灑和隸書的沉穩,將兩者有機的揉入樂字型當中,看上去富有跳躍感,發揮了行篆大小不一,濃淡有別,粗細並用,錯落有致的特點,使每幅書法作品都體觀出休閒之狀,靈動之美,活潑之態,讓人看後心情愉悅,興致雅然。
個性四扇屏
四扇屏【福,祿,壽,禧】百字圖是中國傳統的,大眾喜聞樂見的書法題材,經過多年不斷的豐富和創新使其成為別具一格的書法作品,採用中國紅宣紙書寫,顯得吉祥喜慶,【福】對每個人都是吉祥的象徵,福臨門家家歡喜,福星髙照鴻運當頭。【祿】更是人人喜愛的,人們象往厚祿,年年有奉祿,月月有薪金,【壽】對於六十以上的老年人,寓意著身體健康益壽延年,福壽康寧,壽比南山。【禧】是新婚志禧新人的吉利語,希望禧上加禧,禧事連連,禧得貴子。用篆體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它更具特殊的神韻,毎字都沿用古今不同的篆寫方法,使其百字不雷同,加入自己的創意和美好祝願,如;道家陰陽五行,葫蘆【福祿】,子孫多福,錢糧酒魚,使整套作品古樸典雅,吉祥如意,妙趣橫生給人們帶去了美好的精神享受。
四扇屏:福祿壽禧四扇屏:福祿壽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