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岩(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岩,男,漢族,1977年生,吉林德惠人,現任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岩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吉林德惠
  • 出生日期:1977年生
人物簡介,教育科研,

人物簡介


1996年9月—2000年7月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社會心理學系本科生;
2000年9月—2003年7月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社會學系碩士生;
2003年9月—2006年12月,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生;
2007年9月—2009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博士後流動站研究人員。2004年5月留校任教,2006年9月被聘為講師,2008年9月被破格聘為副教授,2009年4月被遴選為碩士生導師。

教育科研

主講課程:《社會工作概論》(社會學和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社會學原著選讀》(社會學專業本科生) 學術交流:1999年7月,作為吉林大學5名優秀學生代表之一,赴香港中文大學參加“第二屆新紀元行政管理精英培訓”;2004年7月,參加第46屆世界社會學大會;2006年7月,應香港中文大學亞太漢學中心、中國研究服務中心邀請,參加“中國研究方法學”高級研討班;2006年11月應邀赴韓國釜山大學參加“全球化與東亞現代性”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年1月應邀赴日本神戶大學參加“風險社會與東亞第二現代性”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做主題發言。
主要研究領域:風險社會的理論與中國經驗研究、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
科研情況:在《社會》、《社會科學戰線》、《江海學刊》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1部,參編教材《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史》等5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吉林大學社科項目等4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及省市項目等7項。2007年7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風險社會理論視野中的和諧社會研究”,2008年8月“社會轉型與風險衝突”研究獲得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2010年1月獲得吉林大學交叉學科研究項目。2010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轉型社會的風險衝突及其預警研究”。2010年專著《風險社會理論新探》獲得長春市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
主要成果
1、《風險社會理論新探》,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2、《轉型社會的多重複合性風險》,論文,《社會》,2011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年第11期全文轉載。3、《風險文化的二重性與風險責任倫理構建》,論文,《社會科學戰線》,2010年第8期。4、《風險意識啟蒙與反思性現代化》,論文,《江海學刊》,2009年第1期。《人大資料中心·社會學》2009年第4期全文轉載。5、《“風險社會”三論及其套用價值》,論文,《浙江社會科學》,2009年第1期。6、《城市社區組織的自主性缺失與內源性發展》,論文,《社會科學戰線》,2009年第2期。7、《社區福利服務新取向》,論文,《社會》,2008年第6期。8、《從“公民參與”到“民眾參與”——轉型期城市社區參與的範式轉換與實踐邏輯》,論文,《浙江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人大資料中心·社會學》2008年第5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2009年第10期論點摘編。9、《風險社會理論視野中的和諧社會議題》,論文,《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第5期。10、《當代社會風險問題的凸顯與理論自覺》,論文,《社會科學戰線》,2007年第1期。11、《風險概念的歷史考察與內涵解析》,論文,《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12、《馬克思主義主義視野中的風險社會理批判》,論文,《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6年第2期。
13、《風險社會的結構性困境與風險文化的建構——一種拓寬當代西方風險社會的視角》,論文,《學習與探索》,2005年第5期。
14、《農民非農化選擇的模糊理性依賴——對長春市兩個典型農民工案例的理論透析》,論文,《社會》,2004年第9期。
15、《流浪乞討:城市管理與社會救助之痛》,論文,《社會學家茶座》,2006年第1輯。
14、《從管制、救助到平衡——政府部門與乞討者理想關係模式的建構及制度化》,論文,《山西師大學報》,2006年第1期。
16、《反思社會轉型期農村組織問題》,論文,《中國經濟時報》理論版,2004年3月29日。
17、《場域中的社區照顧及其行動策略——來自長春市崇智社區的經驗與啟示》,論文,《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18、《老人群體與社區照顧》,論文,《廣西社會科學》,2006年第4期。
19、《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史》,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編者。
20、《科學發展觀概論》,著作,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參著。21、《發展與風險:現代性的兩歧》,論文,《北華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22、《社會思想研究的反思與界限拓展》,論文,《社會科學戰線》,2010年第4期。23、《風險的社會建構:過程機制與放大效應》,論文,《天津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24、《突發風險事件的不確定性與應急管理創新》,論文,《社會科學戰線》,2011年第8期;《新華文摘》2011年第21期全文轉載。25、《風險感知:轉基因食品的負面性》,論文,《社會科學戰線》,2012年第2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