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源

劉三源

劉三源,參加過5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老紅軍。曾任周恩來同志機要秘書,周恩來總理辦公室秘書組組長,北京化肥廠黨委書記,國家民委政法司司長、財經司司長,國家民委委員、黨組成員,顧問。中共七大候補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三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西省吉水縣
  • 出生日期:1914年8月
  • 逝世日期:2000年4月16日
  • 性別:男
人物簡介,個人簡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個人事跡,

人物簡介

劉三源,1914年8月生,江西省吉水縣人。曾用名劉三沅、劉三元。中共七大候補代表。

個人簡歷

1930年參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曾任吉水獨立團傳令兵,紅四軍政治部傳令兵,紅一軍團保衛局秘書,紅一軍團司令部譯電員。曾當選為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鬥爭和中央紅軍長征。1935年後,歷任陝甘寧前敵指揮所譯電員,中央局機要員、譯電員,中央直屬機關黨總支書記,中央局機要科科長等職。

抗戰時期

曾為延安馬列學院第四班第四支部學員。1940年後任八路軍駐渝辦事處、中共南方局秘書處機要科科長,參加香港地下黨工作。 1943年後,任周恩來的機要秘書。當選為中共七大候補代表,進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4月至6月作為大後方代表團成員參加中共七大。

解放戰爭時

期到東北工作,歷任黑龍江省警備第三團政治處主任,中共黑龍江省拜泉縣委常務委員、縣大隊副政治委員,中共瀋陽市和平區職工部部長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49年12月至1953年2月任中共瀋陽市和平區委書記。1953年1月至1955年3月任瀋陽市監察委員會副主任。1955年3月至1956年 7月任瀋陽市監察局局長。1955年任周恩來總理辦公室秘書組組長。後主動到基層工作,接受鍛鍊。1959年任北京化肥廠籌備委員會主任、黨委書記。 1960年調國家民委工作,先後任政法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國家民委黨委委員、黨組成員。1982年任國家民委顧問。1985年離休。2000年4月16 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個人事跡

1940年,在國民黨統治區的“陪都”重慶,面對國民黨特務的監視,他們遵照周恩來的指示,將蔣介石的動向、蔣管區的各種社會情況、政治情況、各方面的情報報告中央,以便黨中央、毛主席根據各方面的情況作出相應決策,而這一群人中就有江西吉水人劉三源,當時他是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工作人員、中共南方局秘書處機要科科長。 近日,記者走訪江西省方誌館,並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劉三源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從此開始了他革命的一生。1940年,他曾跟隨周恩來離開延安到達重慶,之後他擔任過周恩來的機要秘書、總理辦公室秘書組組長等職,有10年是在周恩來身邊度過的。
16歲參加紅軍
  
1940年隨周恩來去重慶
   據《吉水縣誌》記載,劉三源,原名劉三元,1914年出生於江西省吉水縣尚賢上秧塘村。他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劉三源參加過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擔任過紅一軍團司令部機要科譯電員等職務。1935年10月底,中央紅軍到達陝甘邊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甘泉縣下寺灣村,與紅二十五、二十六軍會合,劉三源任中央軍委機要股的股長,隨後調到紅一軍團工作。當時機要股的主要工作是負責中央和軍委檔案電報的收發與傳遞,妥善保管檔案,並迅速、準確地溝通中央軍委與紅軍各部的文電往來,所以經常接觸毛澤東等中央和軍委的首長們。
據史料記載,劉三源是1940年5月離開延安的。情況是這樣的,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在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反共浪潮,面對這股妥協投降、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逆流,我黨立即針鋒相對地向全國人民提出了“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堅持團結,反對分裂”的口號,在國際、國內各界充分地揭露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當局反共、反人民、消極抗戰的政治陰謀,在國內外輿論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這種尖銳複雜和緊張的鬥爭形勢下,劉三源跟隨周恩來前往國民黨統治之下的“陪都”重慶。
任南方局秘書處機要科科長
  
1941年參加香港地下黨工作
   1938年9月至11月,中央召開六屆六中全會,會上批判了王明的右傾投降錯誤,決定撤銷長江局,成立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央南方局。1939年1月,南方局在重慶正式成立,設秘書處,下設第一科(機要),第二科(電台),第三科(抄寫),劉三源擔任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職員、中共南方局秘書處機要科科長。
當時,南方局的機要科以機要譯電為主,主要工作是從事密碼電報的翻譯。南方局機要科和電台科先後與幾十處的電台聯繫,除延安黨中央、八路軍前總情報處、新四軍外,還要和西安、蘭州、桂林辦事處以及東江縱隊、瓊崖縱隊、香港、福建等地地下黨秘密電台聯絡。由於重慶和延安黨中央相距甚遠,國民黨部隊又對陝甘寧邊區層層封鎖,各種訊息的傳遞十分不易,沒有機要科、電台科的工作,延安黨中央就將變得十分閉塞。蔣介石的動向、蔣管區的各種社會情況、政治情況、各方面的情報,都由南方局的同志蒐集,通過機要科、電台科報告中央,以便黨中央、毛主席根據各方面的情況作出相應決策。因此,機要科的工作十分繁忙,電報隨到隨譯,不允許有片刻的耽擱,而機要科較好地完成了黨交辦的任務。
1940年10月,蔣介石指使何應欽、白崇禧向朱德、彭德懷、葉挺發出“皓電”,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的皖南事變,使反共高潮達到了高峰。在1941年1月11日晚上,周恩來正在參加《新華日報》創刊三周年紀念會,機要科收到關於皖南事變的特急電報,立即將電報送到周恩來的手裡。當晚,南方局馬上開會,布置了各種應急措施。面對國民黨的倒行逆施,為了應付國民黨蔣介石突然翻臉對辦事處搞突然襲擊,周恩來將辦事處的大部分工作人員,有步驟地分批撤回延安或者疏散到一些地方暫時隱藏起來,有些甚至疏散到香港、緬甸、新加坡等地,劉三源就是1941年三四月間到香港去的,並參加香港地下黨工作。
在周總理身邊工作長達10年
  
曾任總理機要秘書
   1942年春,劉三源返回重慶辦事處,在整風運動後隨周恩來返回延安。1943年後,劉三源擔任周恩來的機要秘書,並當選中共七大候補代表,進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4月至6月,作為大後方代表團成員參加中共七大。
據《吉水縣誌》記載,解放戰爭時期,劉三源到東北工作,歷任黑龍江省警衛三團政治處主任、中共拜泉縣委常委兼縣大隊副政治委員。新中國建立後,他擔任過中共瀋陽市監察局局長、周總理辦公室秘書組組長等職。劉三源是在1955年至1958年擔任總理辦公室秘書組組長的,負責安排周總理每日活動的日程表。《劉三源:憶重慶時期在周恩來身邊工作》這一篇回憶文章中提到這樣一個細節:周總理經常一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有時甚至通宵達旦,為此他們輪流向總理提意見,甚至聯合起來給總理寫大字報,請鄧大姐勸說等,要求周總理注意休息,但是都沒有收到太大的效果。
劉三源從1930年5月參加革命後,在周恩來身邊工作的時間長達10年。後來,他主動到基層工作接受鍛鍊,並在1959年後擔任北京化肥廠籌備委員會主任、黨委書記、國家民委政法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國家民委顧問等職。1985年,劉三源離休,享受副部級幹部待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