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星冬棗

冀星冬棗

“冀星冬棗”由滄州市林業科學研究院選育。果實圓形,果個大小均勻,平均單果重16.6克,最大單果重35克。果實縱徑2.96~3.36厘米,橫徑2.97~3.42厘米。果皮赭紅色,果面平整光潔,果皮薄,果肉乳黃色,肉質酥脆可口、細嫩多汁、甜酸適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白熟期18.6%,脆熟期24.95%,完熟期31.28%。可食率97.3%,品質極上。其他內容物含量:總酸0.24%,維生素C356.3毫克/100克,鐵0.2毫克/100克,鋅2.83毫克/公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冀星冬棗
  • 外文名:JiXing dongzao
果實性狀,植物學特性,栽培技術,

果實性狀

物候期:萌芽期在4月上旬,氣溫達到13℃時萌動;4月下旬至5月中旬,為棗吊伸長期和花芽分化期;花期在6月份,6月上旬初花期,6月中旬盛花期,6月下旬落花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完成第一次落花落果,7月中下旬完成第二次自然落果。果實整個生育期有兩次生長高峰,第一次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9月中旬進入白熟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脆熟期,10月中旬進入完熟期,果實生育期120天左右。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平均氣溫低於13℃時,進入落葉期。

植物學特性

無性繁殖,多採用嫁接的方法。樹姿直立,乾性強,一年生髮育枝紫紅色,幼樹針刺短小,隨樹齡增大,進入結果期後,針刺逐漸退化。一年生枝條皮目稀、小,呈灰白色均勻分布。葉片長橢圓形,葉尖鈍圓,葉邊緣向葉面稍縱卷,葉色濃綠。花盤大,花蜜多,開花期有大量的蟲媒出現。

栽培技術

星冬棗是冬棗優良品種選育研究項目選出的優質品種,2008年經河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該品種為大果型冬棗,豐產性突出,果個大且整齊度高,果形美觀,適口性佳,品質上乘。
1 栽植密度
株行距多為3m×3m,部分採用2m×3m或2m×4m的株行距。
2 整形修剪
樹形多為開心形,另有疏散分層形、自然圓頭形、紡錘形等。應冬剪、夏剪結合。
3 土肥水管理
新植棗園要平整土地,留出1 m寬樹盤,以後隨樹冠擴展逐年加大樹盤。定植後3年內於樹盤內覆草。3年後,樹盤內不再覆草,實行免耕,用除草劑清除雜草即可。栽植後第2年和第3年,每年施基肥1次,在棗果採摘後(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進行,以有機肥為主,以圈肥、廄肥、綠肥、堆肥和人糞尿等農家肥及草木灰為主,且以乾雞糞最佳,同時適量摻入氮肥及鋅鐵肥。有機肥按“斤果斤半肥”施入。這裡有兩點需要注意:1)不要地面撒施或澆水沖施,以免造成有機肥中營養物質的大量流失。2)不要施用生牛糞、生雞糞,以免燒傷樹根。棗樹抗旱性較強,而有些棗農誤認為棗樹喜乾旱,在花期無論多旱都不澆水,這一觀點是錯誤的。
4 提高坐果率的措施
4.1 摘心 不需再擴大樹冠的樹,在環剝後應對所有生長點進行摘心,包括棗頭、二次枝、棗吊等。
4.2 環剝 確定冀星冬棗樹的環剝時間有2個標準,一是日平均氣溫25 ℃左右可進行環剝;二是當花開20%~30%時環剝。環剝寬度對於壯樹可以適當寬些,對樹幹直徑10cm左右的環剝寬度1cm左右,一般環剝寬度以甲口癒合時間長短而定,要求甲口在25~30d癒合。
4.3 噴赤黴素 環剝後3~5d內噴1次20mg/L赤黴素,然後觀察坐果情況,如果坐果比較理想,只噴1次就足夠了;如果坐果率較低,隔7~8d後再噴1次,一般噴2次就可達到理想效果。
5 防治病蟲害
冀星冬棗病蟲害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初冬或早春翻樹盤、刮樹皮。發芽前噴3~5度石硫合劑。在棗園內放養有益的蟲、鳥、菌、獸等動物。提倡使用微生物農藥防治多種病蟲害。另外,樹幹可用粘蟲膠誘殺上樹的害蟲;利用黑光燈誘殺趨光的害蟲;在桃小食心蟲等鱗翅目害蟲發生期,樹上掛性誘劑誘殺成蟲。
基本情況:冀星冬棗(冀冬6號)是滄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2002年-2007年選育的棗樹新品種。其適應性強,豐產穩產,果個大、整齊、美觀,果皮薄,適口性極佳。2007年12月通過河北省林業局技術成果鑑定。2008年12月5日通過河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良種審定,良種編號為冀S-SV-ZJ-005-2008。
主要內容、經濟技術指標及效益
一、品種特性
果實為圓形,平均單果重16.55 g,最大果重35g。果實赭紅色,果皮薄,果肉黃白色,肉質細嫩多汁,甜味濃、酥脆、口感好。營養豐富,三分之一著色果總糖24.67%,白熟期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6 %,三分之一著色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4.95 %,全紅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1.28 %,Vc含量為356.3 mg/ 100g,可食率97.3%,鮮食。嫁接後2年即可結果,4年進人盛果期。結果能力強,豐產性強。6年生樹平均株產35.5 kg左右。
二、適宜栽培區域
我省冬棗分布區均可栽培。
三、栽培技術要點
1、土肥水管理。針對該樹種的生長發育特點,為控制花前棗樹旺長,除特別貧瘠的棗園需要施速效化肥外,大部分棗園儘量不施或少施速效化肥。可施入酵素菌微生物冬棗專用肥和部分磷肥。施用量要綜合考慮地力等指標確定施用量,中等地力的土壤作底肥時施用量為80-120kg/667m2,肥力比較低的土壤作底肥時施用量為100-150kg/667m2或每株成齡樹施用2-4kg,幼樹施用0.5-1kg。每株施有機肥100斤左右,普通磷肥5斤左右。由於冬棗座果比一般紅棗座果難,花期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微肥等物質可促進座果。
2、夏剪摘心。未結果幼樹,在骨幹枝棗頭5~8節時摘心,結果樹在有空間的地方留取2~4個棗頭作為營養枝,其它棗頭根據生長空間隨生長隨摘除。
3、適時分枝開甲,輪替結果,以枝定產。通過環剝或環割,切斷韌皮部,暫時中斷地上有機營養向根部運輸,滿足開花座果及幼果早期生長發育的急需,提高座果率和棗果品質。環剝時期依據氣溫確定,連續3天日平均氣溫25~26度以上時環剝效果最佳,氣溫過低不宜過早環剝。研究表明,環剝部位不同,效果也不同。對於一株結果的冬棗樹來講,在主幹上環剝沒有在主枝上環剝的效果好;在主枝上環剝沒有在骨幹枝上效果好;在骨幹枝上環剝沒有在側枝上效果好;在粗枝上環剝沒有在細枝上效果好;在樹的下半部環剝沒有在上半部效果好。因此環剝應因樹而異,因枝而異,以枝定產,在不同側枝上開甲並留撫養枝,也可對各側枝進行輪替開甲。具體應根據枝的生長情況及結果能力留三分之二的結果枝,留三分之一的撫養枝,使結果枝的養分供應充足,同時每年進行輪替結果,既保證了果實品質,同時也保障了樹體的可持續結果能力。
4、幼果期合理疏果。合理疏果是提高冬棗質量、增強樹勢的—項重要措施,疏果可分兩次進行。7月上旬進行第一次疏果,一般壯棗吊留果3~5個,中棗吊留果2~3個,小棗吊留果1~2個。7月中旬進行定果,壯棗吊留果2~3個,中棗吊留果2個,小棗吊留果1個。
5、病蟲害防治。危害無核小棗的病蟲害主要有棗癭蚊、紅蜘蛛、桃小食心蟲、綠盲蝽象、棗步曲、棗鏽病等。發芽期至展葉期重點防治棗癭蚊、棗步曲、綠盲蝽象,可噴布50%蟎死淨(阿波羅)加50%乙醯甲胺磷混合液; 5月上旬至6月下旬防治二代綠盲蝽象,可噴布1--2次20%的滅掃利2000倍液或25%的棗蟲一蓋死1500倍液。7月上旬至8月中旬噴布1-2次菊酯類農藥防治桃小食心蟲,噴布15%的掃蟎淨乳油2500倍液防治紅蜘蛛。7月上中旬、8月中旬、9月上旬各噴1次殺菌劑(200-240倍倍量式波爾多液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交替使用)防治棗鏽病和果實病害。農藥均使用以生物製劑為主的無公害農藥。採用無公害栽培技術標準,採用粘蟲膠、誘殺燈等措施進行關鍵期適時高效防治病蟲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