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烏素鎮

公烏素鎮

公烏素蒙古語系“有深井的地方”,1976年成立公烏素城市人民公社,1981年經烏海市人民政府決定更名為公烏素街道辦事處,2000年5月28日撤辦建鎮,是以煤炭開採及加工為主的工礦型城鎮。鎮區地理位置優越,位於海南區政府駐地南11公里丘陵區,距離烏海市中心城區45公里。東臨鄂托克旗棋盤井鎮,西與寧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北接拉僧仲街道辦事處,南與巴音陶亥鎮相連。交通便利,東烏鐵路與海公鐵路接軌,109國道穿鎮而過、109支線與京藏高速貫通。鎮區東西長約10公里,南北寬約5.4公里,行政區域面積54.06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6平方公里,轄3個社區,總戶數9100戶,人口15805人(2017)。境內資源富集,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有30多種,其中煤的儲量7億噸,石灰石30多億噸,高嶺土2億噸,石英砂5800萬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公烏素鎮
  • 外文名稱:GONGWUSU
  • 別名:公烏素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烏海市海南區
  • 下轄地區:建設、利民、小康三個社區
  • 政府駐地:公烏素鎮政府
  • 電話區號:0473
  • 郵政區碼:016070
  • 面積:54.06平方公里 
  • 人口:15805人(2017) 
  • 方言:烏海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烏珠林溝
  • 機場:烏海機場
  • 火車站:烏海站
  • 車牌代碼:蒙C
  • 年平均氣溫:為零下2.4℃
  • 年降水量:為300-450毫米
  • 無霜期:為113天
概況,沿革,地理位置,主要產業,優質物產,自然資源,景點風貌,

概況

海南區轄鎮。位於區境東南部,距區政府11千米。轄3個社區。海(勃灣)拉(僧廟)鐵路過境。

沿革

“公烏素”系蒙古語譯音,意為“深水”。1976年設公烏素城市公社,1981年建公烏素街道。1996年?,公烏素街道面積35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14個以序數為名的居委會。2002年?,公烏素鎮轄第一~第十五15個居委會。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150303102:~007 121建設社區 ~008 121小康社區 ~009 122利民社區
【2006年?代碼】150303102:~001利民社區 ~002溫馨社區 ~003建設社區 ~004小康社區 ~005新興社區 ~006復興社區

地理位置

地理坐標
東經119°14′至125°57′,北緯43°50′至45°50′。
內蒙古烏海市海南區公烏素鎮東臨棋盤井,南靠巴音陶亥鄉、石嘴山,西面是拉僧廟和老石旦,向北經六五四過海南一級公路收費站即到海南區。
1976年設公烏素城市公社,1981年建公烏素街道。,公烏素街道面積35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14個以序數為名的居委會。目前公烏素鎮轄第一~第十五15個居委會。

主要產業

以礦業生產為主要經濟來源,由公烏素礦和露天煤礦兩大煤礦支柱產業組成。

優質物產

先後開發建設了腰壩灘、查哈爾灘、格靈布隆灘、西灘四個井灌區和巴音毛道、老崖灘、孿井灘、漫水灘四個黃灌區,農產品以小麥、玉米、高粱等優質糧料、牧草、油料類、瓜果蔬菜等為主,阿拉善雙峰駝和阿拉善型白絨山羊是當地兩大優良畜種,“王府駝絨”榮獲國際“阿米卡駝毛獎”,年產21萬公斤。被譽為“纖維寶石”的阿拉善型白絨山羊絨榮獲義大利第三屆國際“柴格那羊絨獎”,其細度、光度、白度列世界同類產品之首,實為絨中極品,年產16萬公斤。阿拉善左旗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盛產肉蓯蓉、甘草、麻黃、黃芪、鎖陽等中藥村,有雪豹、盤羊、野驢、鹿、蘭馬雞、獐、猞狸等野生動物資源。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具有分布廣、品位高、易開採的特點。已探明礦產60種,礦產地310處,其中大型礦床14處,中型礦床20處,小型礦床37處,礦點239處。煤、鹽、硝、石膏、石灰岩、鐵、銅、金、石墨、大理石、膨潤土、白雲岩、花崗岩等儲量可觀,其中煤儲量14.7億噸,鹽1.3億噸,芒硝4960萬噸,石膏1億噸,膨潤土4.4億噸,鐵3850萬噸,黃金60噸。全旗擁有草原6900萬畝,林地120萬畝,耕地24萬畝,特別是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原始次生林36萬畝,是內蒙古自治區乃至華北的天然生態屏障。有天然草場56萬畝,牲畜飼料地11.42萬畝;地下富含礦石、河流沙、膨潤土、黃沙土;樹木有:柳樹、灌木等;草本植物有:鹼草、三棱草、大葉章、山韭菜、馬蓮等;藥材類植物有:黃芪、防風、芍藥、玉竹等。全鄉地上、地下水資源豐富,境內流經伊敏河、輝河兩大水系。

景點風貌

草原風貌保存完整,是唯一匯集內蒙古九大類型草原的地區,也是中國北方草原最華麗、最壯美的地段,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稱。這裡,綠草如海,畜群如雲,氈包如扣,河曲流銀。所轄景點有集蒙古族衣食住行民俗文化為一體的“蒙古浩特”;有再現古老草原遊牧民族生活景觀的“遊牧部落”;也有展示森林草原向草甸草原過渡帶特色的“森林草原生態區”。這三處景點是海內外遊客觀賞秀麗草原景色、領略遊牧民族風情的首選之地,到這裡來旅遊,會給您無限美好的精神享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