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標準化管理

全面標準化管理(CSA)對一個組織的全面工作進行管理,通過建立健全標準管理體系,進而形成組織內部共同使用和重複使用的管理制度體系檔案的活動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面標準化管理
  • 外文名:Comprehensivestandardized administration
  • 套用領域:組織管理
一、概念
是對組織的全面管理,針對組織內部的所有管理事項,包含機構建立、崗位設定、標準建立、工作運行、監督評價、建立軟體、形成手冊,最終形成一個標準化管理框架。
二、目的
(一)為標準化提供研究對象。
(二)基於全面標準化管理理論,結合實際操作特點構建體系,使標準化管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三)保證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提高通用性和互換性,滿足服務對象要求,增加標準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對人類各種實踐活動進行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的無縫隙覆蓋,讓標準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三、要素內涵
(一)機構設定
運行組織管理體系所需要的標準建設、標準實施、標準監評機構。
(二)崗位設定
運行組織管理體系所需要的標準建設、標準實施、標準監評崗位。
(三)工作劃分
將組織工作按照對人管理、對事管理、對物管理進行劃分。
(四)標準體系
通過工作劃分建立標準體系,可分為3個模組,10個部分,50個類別的標準。
(五)管理工具
形成組織中決策層、管理類層、執行層各個部門的管理手冊。
(六)管理流程
包含標準制修訂流程、標準實施工作流程和標準實施監督流程,組成了標準管理體系運行流程。
(七)管理數據
建立標準化管理系統,實現無紙化辦公,信息數據化。
四、全面標準化管理的特徵
(一)持續發展化。
(二)通用化。
(三)多樣化。
(四)全面化。
(五)創新化。
(六)人性化。
(七)個性化。
五、全面標準化管理的要求
(一)應目標明確。
(二)應準確。
(三)應具體。
(四)應現實。
(五)應可操作。
六、運行機制
以管理、執行、監評為核心內容,以運行機制標準化為動力的全面標準化管理體系。對管理的全過程中明確目的、明確崗位(直接責任)、落實責任、明確許可權、確定人員、確定內容、明確方式、規範著裝、明確話術、規範動作、規範操作、明確時間、明確地點、明確位置、明確程式、明確數量、明確尺寸、明確溫度、明確濕度、明確比例、保證質量、明確資源、制定預算、明確格式、形成檔案、存入載體等方面作出科學的統一規定,作為企業事業單位全體人員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共同遵守的準則,實現對實踐全過程的管理,形成一個標準化管理工作體系,以達到滿足用戶要求的優質產品的目的。
七、管理效果
從近年來標準化管理建設與創新實踐來看,標準化管理體系在建設、運轉、提升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完善制約了標準化管理,管理中需要的僅是部分標準或標準的部分條款,標準繁多難以落實,工作標準也很難隨崗位實施動態調整。
實行全面標準化管理,可以解決傳統標準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本著“理清楚、管起來、持續最佳化”的理念,使管理、執行、監評三條線及26個要素髮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實現全面標準化管理。
八、意義
(一)理論意義:關於標準化,標準化管理的研究頗多,結合標準化管理的相關知識,借鑑標準化管理的理論,構思全面標準化管理體系框架,進而提出全面標準化管理的概念,為理論研究提供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二)現實意義:標準化管理是一項新型的管理模式。雖然起源較早,但是成熟期尚晚,隨著時間推移和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標準化管理也應衍化更多的全新模式,因此對標準化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