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07年12月14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批准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 總體概況: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獲
  • 概況武漢城市圈指以武漢
  • 發展意見:為充分發揮武漢市的龍頭作用
總體概況,武漢城市圈,概況,發展意見,長株潭城市群,概況,大事記,規劃體系,發展規劃,檔案實錄,

總體概況

長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獲批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即簡稱“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該試驗區旨在重點探索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發展之路,以此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統籌。
這些試驗區儘管同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同稱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但每個試驗區的改革側重點不同。這表明國家已經開始將區域發展重心轉向“專題性改革試驗區”,要求在不同地區探索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各種突出問題。

武漢城市圈

概況

武漢城市圈指以武漢為中心的100公里半徑內,包括黃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黃岡市鹹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等8箇中小城市在內的地區,是中國中部經濟區及長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但在具體範圍的確定上,可能是泛指市域,也可能僅指市區。還可包括漢川市大冶市應城市縣級市在內。它包括城市經濟圈、城市旅遊圈和城市農業圈。
武漢武漢
武漢城市圈內現有1個特大城市,1個大城市,7箇中等城市(和4個小城市)。武漢城市圈的近期目標為,到2020年將武漢城市圈建成為中國內陸地區重要的經濟成長極之一。這個增長極,有望成為中國第四個增長極。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武漢城市圈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08年9月,《武漢城市圈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獲國務院批覆。《總體方案》確定改革試驗的總體目標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創新體制機制,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把武漢城市圈建設成為全國宜居的生態城市圈,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現代服務業中心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成為與沿海三大城市群相呼應、與周邊城市群相對接的充滿活力的區域性經濟中心,成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的典型示範區。

發展意見

為充分發揮武漢市的龍頭作用,提升武漢城市圈的整體競爭力,加快實現湖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現就加快武漢城市圈建設若干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武漢城市圈建設的重大意義
1.加快武漢城市圈建設,是順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潮流的重大舉措。以特大城市為核心的城市圈的崛起,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加快以武漢市為核心,黃石、鄂州、黃岡、孝感、鹹寧、仙桃、天門、潛江市構成的武漢城市圈建設步伐,使其發展成為我國內陸地區重要的經濟成長極之一,是時代賦予的莊嚴使命。
2.加快武漢城市圈建設,是增強和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2003年,武漢城市圈以占全省33%的國土面積、46.34%的人口,提供了全省61.1%的生產總值、59.36%的地方財政收入、58.64%的固定資產投資、62.59%的消費品零售額,是湖北人口、產業、城市最為密集的地區。積極推動武漢城市圈建設,有利於促進資源最佳化配置和產業最佳化升級,更好地發揮武漢市的龍頭作用,提升城市圈的整體競爭力,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