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縣圖志(二函十六冊)

元和郡縣圖志(二函十六冊)

唐地理總志。北宋時,因圖佚失,也稱《元和郡縣誌》。原書四十二卷,今傳本只有三十四卷。唐李吉甫纂。成書於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

基本介紹

  • 作者:(唐)李吉甫 纂修
  • ISBN:9787501345373
  • 頁數:1398
  • 定價:6990.00 元
  • 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10
  • 裝幀:線裝
內容介紹
《元和郡縣圖志》按唐太宗貞觀十三年(639年)規劃的十道為綱,以當時的四十七鎮為據,每鎮一圖一志,分鎮記載府、州與屬縣的等級,戶、鄉的數目。每府、州下附載“府境”、“州境”,記述該府州東西南北若干里的界域,並各府、州至上都長安、東都洛陽及鄰接諸州的里距,稱為“八到”。在每府、州下創有“貢賦”一項,記述開元、元和的貢賦。該志主要內容概括如下:一、疆域政區方面:唐前期疆域遼闊,安史之亂後,疆土縮小。該志記述元和時唐朝的疆域東至遼河流域,西至隴山,北及陰山,並追溯至周秦兩漢時代。二、自然地理方面:《水經注》記載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條河流,但自北魏至唐元和的三百年中,河流湖泊變遷很大而無書記載。該志按縣分別記述大小河流湖泊,有河流五百五十條,湖澤陂池一百三十多個。這不僅使我們可以看出唐代河流湖泊分布的基本情況,同時也可據以與《水經注》所載相比較,以了解三百年內的前後變化。三、經濟地理方面:所記“貢賦”一項反映各個地區的物產分布及特產、礦物、手工業與水利設施等情況。四、人口地理方面:記載了兩個時代的戶口數,一為盛唐的開元時代,一為唐後期的元和時代,這樣可以進行比較,看出唐朝前後不同時期的人口增減與分布。
此次影印清初抄本。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