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勛舊址

元勛舊址

元勛舊址,又稱筍崗老圍,位於深圳市羅湖區筍崗村,建於明代早期,距今有600多年歷史,是深圳現存的嶺南廣府圍村建築,是廣府圍村建築文化代表之一,是筍崗何氏為紀念其祖先嶺南名賢何真在此發跡而建造的。2002年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元勛舊址
  • 外文名稱:The new site
  • 地理位置:廣東深圳
  • 別稱:筍崗老圍
  • 建成時間:明代早期
  • 意義:紀念嶺南名賢何真
簡介,位置,

簡介

元勛舊址又稱筍崗老圍,位於深圳市羅湖區筍崗村,明初筍崗何氏為紀念其祖先嶺南名賢何真而建。平面呈方形,東西寬68米、南北深63.5米,四角有碉樓。碉樓間連有高5米、厚2米的圍牆。圍內有3條縱巷,6條橫巷,共140間房,還有3個水井。整座圍屋建築雄偉壯觀,南面的大門外牆用紅粉石砌成,門額石匾刻有“元勛舊址”四個大字。目前,圍屋的碉樓部分塌毀,圍內房屋歷經維修。
元勛舊址元勛舊址
何真(1322~1388年),東莞員頭山村人。元時,因與王成爭雄逃難至此,並在此發跡。元末明初,何真舉嶺南義旗歸明,功封東莞伯。何真帶其母親及二子、五子定居於此,開基闢地,名為筍崗村,意指子孫後代會像竹筍一樣茁壯成長越發越多。四世孫何雲霖為紀念高祖父何真,在此地建成圍屋,還繞圍挖有護濠,稱元勛舊址。198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元勛舊址是典型的廣府圍村建築,前有門樓,後有神廳,外圍原有護河,四角有二層的閣樓。閣樓間以城牆連線,城牆由青磚砌成,城牆寬1.2米,高5米,城的平面呈長方形,面闊68米,進深63.5米,有三條縱巷,六條橫巷,三眼水井和140多間民居。後部建有何氏宗祠,東側有天后宮。整座圍屋建築雄偉壯觀,南面大門外牆用紅粉石砌成,門額石匾刻有“元勛舊址”四個大字。圍屋外還有城牆和護河,現在也沒了。目前已興建圍欄圍住外牆,防止外牆再受破壞。
元勛舊址是目前我市惟一保存下來的比較完整的廣府圍村建築,它對於研究深圳地區古代建築藝術、家族制度以及廣府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位置

元勛舊址又稱筍崗老圍,位於深圳市羅湖區筍崗村,建於明代早期,是筍崗何氏為紀念其祖先-嶺南名賢何真在此發跡而建造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