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瑞

何家瑞(1889~1968),廣東省東莞縣人。參與張勛復辟。曾任北洋政府親軍統領。後投奔民國廣州政府,任民國護國軍第一團副團長、粵軍第一團團長。1924年被孫中山委任為鄂軍總指揮。1926年任北伐軍第五軍第十五師師參謀長。“文革”中受到衝擊而在家鄉池塘中系石自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家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省東莞縣
  • 出生日期:1889
  • 逝世日期:1968
  • 畢業院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簡介,生平,

簡介

何家瑞(1889~1968),廣東省東莞縣人。為“保定系”資格最老成員(與蔣介石同學同宿舍並睡一個上下鋪)。參與張勛復辟。曾任北洋政府親軍統領。後投奔民國廣州政府,任民國護國軍第一團副團長、粵軍第一團團長。1924年被孫中山委任為鄂軍總指揮。1926年任北伐軍第五軍第十五師師參謀長。“文革”中受到衝擊而在家鄉池塘中系石自沉。

生平

何家瑞,字輯五,又字戢武,1889年8月30日生,籍貫廣東省東莞縣(今東莞市)新沙坊。
何家瑞出身書香門第,但面對民族危機、國家存亡的時刻,他深感責任,少年時即抱有以軍事救國的思想。1906年冬,他遠別鄉土,投筆從戎,考入河北保定的北洋通國陸軍速成學堂(由北洋大臣袁世凱奏請清廷開辦的高級軍官學校,1906年11月6日北洋陸軍部成立,隸屬該部,1912年起更名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簡稱保定軍校),於1907年春開學,學制一年半。何家瑞與蔣志清(後名蔣介石)是同班同學(但比蔣介石小兩歲),並與蔣志清住宿同一房間,更巧的是,他們還是上下鋪。但在日後,何家瑞從不趨炎與之聯繫。何、蔣均“是保定系中資格最老”(馬永祥:《蔣中正保定軍校求學記》,載《文史精華》2008年第12期)的一批學員。保定當年的校長也是第一任校長是趙理泰(後為蔣方震、張鴻緒等),高級軍官學校設有步兵科、騎兵科、炮兵科、工兵科、輜重科五科。通國陸軍速成學堂學制一年半(首期為兩年制,此後開始每期一年半制)。何家瑞以優異成績畢業,就軍職於清廷北洋軍閥。1916年袁世凱稱帝,又授張勛為一等公。何家瑞在北洋任軍職,受帝制派的張勛節制。1917年參加張勛復辟。後任親軍統領。後任民國護國軍第一團副團長、粵軍第一團團長。1924年12月孫中山“廣州二十四日電”,發布委任令,任命何家瑞為鄂軍總指揮。1926年6月5日,廣州國民政府頒布北伐動員令,組建國民革命軍,何家瑞任第五軍第十五師師參謀長。1933年11月20日以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為主力,在福建福州發動抗日反蔣事件,“福建事變”(簡稱“閩變”)爆發。22日,宣布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成立。何家瑞欣然應同鄉、保定軍校校友蔣光鼐及十九路軍總指揮蔡廷鍇之邀,參加國民黨左派及民主力量組織的福建人民政府,任十九路軍上校參謀長。1934年任國民軍第三軍軍長李揚敬的副官處長。4月3日,民國時期廣東軍政領袖、國民革命軍上將陳炯明由香港歸葬故土廣東省惠州(今惠州市)西湖之畔紫薇山麓,作為曾與陳炯明共事多年的友人,何家瑞被國民黨派為軍方代表出席葬禮。香港《循環報》1934年4月4日在以《陳炯明葬禮一瞥》為題的報導中這樣寫到:“不久在祭者之群中,閃出幾個政界人物,一個是‘西南政委’黃季陸,一位是‘雲南代表’但懋辛,一位是‘第三軍長’李揚敬代表何家瑞,一位是前廣東司法界名人徐傅霖。”何家瑞有愛國思想,同情中國共產黨抗日主張,支持抗日救亡運動。進步學生王卓培(後名王匡,建國後任中南局宣傳部長)走避到何家瑞家,何家瑞不但接納王匡居留,並表示願意承擔風險。1937年知道其幼子何城投奔延安抗日後,不僅不反對,還按月寄錢給他。後任廣東省建設廳公路局處長。1939年任國民黨第四戰區第四游擊縱隊(司令員為王若舟)上校參謀長。因對國民黨積極反共消極抗日及腐敗成風的不滿,於1941年毅然退出國民黨,放棄優渥的薪俸,掛冠辭職。自此雖然過著十分清貧拮据的生活,但他拒絕某些舊同事要他再回國民黨軍隊任職的邀請。1944年將唯一陪伴在身邊年僅十四歲的小女兒何淑娥送去東江縱隊參軍。1950年被邀參加東莞縣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文革”中“清理階級隊伍”,深受衝擊,被東莞老家街坊批鬥。1968年9月6日,與夫人鄧報芹,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一起以石縛身,自沉於老家池塘中,含冤棄世,結束戎馬倥傯、曲折動盪的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