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已故秀山縣人民委員會(縣政府)縣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于波(1924~1986),男,漢族,國中文化,山東省文登市米山鎮人。涪陵地區外貿局副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于波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4
  • 逝世日期:1986
個人簡歷,主要事跡,

個人簡歷

1960年2月至1963年3月任秀山縣人民委員會(縣政府)縣長。
于波1942年4月在家鄉參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9年5月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10月隨二野十三軍南下入川,解放初期任黔江縣第六區區委書記;後調涪陵地區工作,任涪陵地區工商行政科科長;
1959年春調秀山工作,1959年8月任中共秀山縣委常委;
1960年8月至1963年3月任中共秀山縣委副書記、縣紀委書記;
1960年2月至1963年3月任秀山縣人民委員會(縣政府)縣長;
1963年4月後調涪陵地區工作,歷任涪陵地區商業局副局長、革委會主任,涪陵地區外貿局副局長等職。

主要事跡

于波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期間,他迎著困難上,在縣委的統一領導下,認真貫徹上級有關方針政策,集中辦好了五項順民心的好事情:一是針對“肝腫病”大流行,在全縣辦“肝腫病”臨時醫院247個,設病床1560張,有效控制了疫情,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二是全面清理退賠了1958年以來刮“共產風”反平調的生產、生活資料和勞力;三是解散了全縣的公共食堂,重新劃拔了自留地3萬7千多畝;四是取消了全縣以管理區為核算單位的規定,把基本核算單位下放生產隊;五是全面清理各級廠礦企業占用的農村勞動力,千方百計動員外出的農村農動力返鄉,使農業戰線陸續增加勞力達11382個。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實,使廣大農民在“三年災害”中被損傷的體力和被挫傷的生產積極性逐步得到恢復,全縣糧食總產量陸續由最低的1億1千萬千回升到1億5千萬千,從而使秀山的經濟形勢逐步得到好轉。
于波18歲參加革命,經歷了艱難困苦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解放後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他立場堅定,愛憎分明,深入民眾,平易近人,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為黨的事業盡職盡責,作出了自已應有的貢獻。
于波離休後回山東老家,1986年因病逝世,享年6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