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馬(陳道明主演電視劇)

二馬(陳道明主演電視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二馬》是為紀念老舍百年誕辰,根據老舍先生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由沈好放執導,陳道明王同輝主演。

該劇講述了一個中國人在英國的故事。老馬與小馬為繼承一家小古玩鋪子,飄洋過海到了倫敦,寄居在一對英國母女家中,二馬爺倆兒居然對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溫都母女產生了“愛情”。

該劇於1999年2月3日在北京二套播出。

基本介紹

  • 集數:20集
  • 每集長度:46分鐘
  • 線上播放平台:搜狐、樂視、騰訊、PPTV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類型劇情家庭言情
  • 首播時間:1999年2月3日
  • 導演沈好放
  • 編劇崔光遠
  • 主演陳道明王同輝,巴巴拉·維爾舍,索菲·威爾科克斯,梁冠華譚宗堯修宗迪
  • 中文名:二馬
  • 外文名:Mr. Ma & Son
  • 出品時間:1998年
  • 出品公司:北京電視台、鳳凰衛視、賽特文化發展公司、北影電視劇部
  • 拍攝地點:北京、英國倫敦
  • 發行公司海潤影視
  • 製片人:宮憲利、 曾日華李家琦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演職員表,角色介紹,電視劇表現,線上視頻,幕後花絮,幕後製作,創作背景,拍攝過程,演員選擇,播出信息,劇集評價,

角色演員介紹

  • 二馬(陳道明主演電視劇)
    馬則仁
    演員:陳道明
    老馬。好吃懶做,自視清高,得理不饒人,喜歡人前擺譜卻又強撐面子,愛戀"蓮花落"唱詞。為繼承哥哥的遺產,一家小古玩鋪子,帶著兒子小馬,飄洋過海到了倫敦。經在中國傳教的伊牧師介紹,寄居在溫都太太家裡。老婆死了有幾年,自己又漂泊海外,寂寞孤零,老馬迷迷糊糊地喜歡上了溫都太太。
  • 二馬(陳道明主演電視劇)
    馬威
    演員:王同輝
    小馬,老馬的兒子,跟隨父親來到倫敦,喜歡上溫都太太的女兒瑪力,愛瑪力愛得發狂,書沒法讀,鋪子裡的生意顧不上做,整天失魂落魄,喪膽遊魂似的,可瑪力小姐就沒正眼瞧他。可憐的小馬,只是在瑪力喝醉了的時候,才得以親了親她,卻把他當成了自己跟人跑了的未婚夫。傷心絕望之下小馬悄然離開了倫敦,離開了溫都太太一家。
  • 二馬(陳道明主演電視劇)
    溫都太太
    演員:巴巴拉·維爾舍
    二馬爺倆的房東太太,寡婦,和閨女瑪力一起生活,起先不願意招中國人來家住,可架不住伊牧師的勸說和高房租貼補家用勉強答應。對老馬開始滿心戒備,漸漸覺得他也有殷勤可人的地方,耐不住多年寡居的內心孤苦,終於決定下嫁給他。買婚戒時首飾鋪夥計的態度卻突然使她看明白,她和老馬之間還橫著一道種族和文化偏見的鴻溝。
  • 二馬(陳道明主演電視劇)
    李子榮
    演員:梁冠華
    馬家古玩店的雇員,原是在英留學生,生活艱苦,後被馬唯仁收留僱傭。忠誠於主人,正直,大度,不卑不亢,與馬威志同道合,二人決心將店辦好。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1. 收到劇本後,陳道明看了一夜劇本,第二天即表示如果演不好就退出演藝界。
  2. 陳道明表示非常喜歡老舍的作品,在《二馬》的表演上有一些新嘗試,否定了過去自己的表演。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為紀念老舍百年誕辰,一部塵封了多年的小說《二馬》被搬上螢屏。《二馬》是老舍先生於1924年創作於英國的一篇長篇小說,是老舍先生的早期作品,反映了二十年代初發生在英國倫敦的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愛情故事。在小說《二馬》中,老舍先生用了許多筆墨描述了偌大的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和華人在海外的悲慘遭遇,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激憤感情。現代,小說所描寫的中國人遭受歧視和凌辱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隨著"九七"香港回歸,更是洗盡了"百年恥辱"。因此,在老舍先生百年誕辰的紀念日,將該劇呈獻給廣大電視觀眾,當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

拍攝過程

該劇的拍攝歷經兩年。後期製作時,劇組人員仍時而忍俊不禁捧腹大笑,時而感動得眼熱鼻酸。

演員選擇

該劇準備拍攝的訊息傳出後,吸引了眾多演員。姜文找到投資人表示他是看著老舍作品長大的,這部戲他得演。但製片人覺得姜文身上有股霸氣,最終選中氣質上更接近小說人物的陳道明。能準確把握小知識分子那種自傲與自嘲的矛盾心理且有深厚表演功底的演員陳道明成為導演沈好放與製片人心目中的不二人選,出演老馬;小馬則為一位從未演過戲的搞美術的王暉擔綱,理由便是他的英俊是屬於老舍筆下那個時代的,帥氣中還略帶一絲憂鬱,與失戀的小馬頗為神似。劇中還有9位具有相當職業水準的英國演員,其中與陳道明演對手戲扮演溫都太太的芭芭拉還在英國小有名氣。
二馬(陳道明主演電視劇)

播出信息

播出時間播出平台
1999年2月3日
北京二套
2006年7月20日
青海衛視

劇集評價

該劇準確地把握了作者的創作初衷。它依循小說所規定的人物命運走向,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十分精心地再現了那段讓人不堪回首的"往事",讓觀眾從沒有"戰爭的硝煙"、沒有"奴役者鞭影"的平靜的生活場景中感受到"民族的屈辱",在令人啼笑皆非的愛情故事中"讀"出了"歷史的沉重",從而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備加珍惜我們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該劇著眼於人物性格的塑造,著眼於藝術細節的描寫,從而成功地在螢屏上創造性地再現了馬則仁這一文學形象。簡直不象是表演出來的,倒象是發自靈肉的自然的律動,從而生動地塑造出馬則仁既可笑又可恨,又有幾許可愛的形象。該劇的另一個成功之處,在於它製作的精良。該片大部分鏡頭是在英國實地拍攝的,異國風情盡收片中,令人賞心悅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幾場重頭戲拍得聲情並茂,無論是演員的表演,還是音樂的烘托,無論是燈光的運用,還是鏡頭的切換,在電視劇製作中堪稱經典。(搜狐娛樂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