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廟(江蘇省連雲港市灌南二郎廟)

二郎廟(江蘇省連雲港市灌南二郎廟)

灌南二郎廟坐落於江蘇省灌南縣六河交匯處的灌河河口,地處灌南武障河閘口處,總投資3800萬,占地二百畝。

二郎廟屬於二郎神文化遺址公園,是國家4A旅遊景區,二郎神傳說被納入省級非遺保護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灌南二郎廟
  • 別稱:灌南二郎神廟
  • 面積:二百畝
  • 投資:3800萬
  • 所屬地區:江蘇省灌南縣
  • 地址:灌南縣新安鎮閘北村207縣道
建築格局,主要建築,牌坊與山門,真君殿,慈孝閣,斬蛟台,地理位置,文化背景,

建築格局

灌南二郎神廟坐落於二郎神文化遺蹟公園,位於灌南縣城以北4-5公里處的灌河河口,有五條河流在此交匯,據說《西遊記》里的二郎神曾駐守灌江(今灌河),大戰孫悟空便發生在河口。公園裡各景點的命名都和二郎神有關,建有二郎神廟,可以燒香祈福。
二郎神廟二郎神廟
公園的大門在東邊207縣道上,進門後西行就是二郎神廟,由南到北沿著中軸線依次為牌樓、山門、中軸線兩側的鼓樓和鐘樓、獻殿、戲台、真君殿、寢殿,其中真君殿內供奉著二郎神。真君殿西側又有一組南北向排列的建築:團圓宮、文昌殿、財神殿、三元宮,是祈求文昌財盛、福壽安康的地方。二郎神廟的北邊有大片湖面,看水景的最佳處在湖北面的曲折長廊上,岸邊楊柳拂水,湖水倒映著綠樹紅花,微風吹來,令人感到心曠神怡。

主要建築

牌坊與山門

進入二郎神文化遺蹟公園後,首先看到的就是牌坊與山門。牌坊兩面的牌匾。面南的一塊是“楊二郎故里”,由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道長書寫,在“二郎”的前面為什麼要加一個“楊”,這是一個小小的謎,這個“楊”可不是《封神演義》中二郎神楊戩的“楊”。面北的一塊是“西遊秘境”四個字,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著名民俗文化研究專家胡小偉先生的墨跡。牌坊上的兩副對聯,外面是“闢地成園,看五水匯流,豪唱灌江東去;敬神仰聖,訪千古遺蹟,笑談名著西遊”,是由中國書法協會前任主席、現任名譽主席沈鵬先生書寫的,對聯內容包含公園兩大特色:一是選址五龍口,獨具風水,五河匯流,一江東去;二是二郎神公園是以《西遊記》文化為底蘊打造的敬神仰聖的道教場所。裡面這副對聯是“救母劈山,曾讓桃山添虎勢;斬蛟治水,不容灌水起鯨波”,它由中書協現任主席張海先生書寫的,對聯內容頌揚二郎神的兩種品德,即劈山救母的孝道品德和斬蛟治水、造福百姓的信節品德。中間“楊二郎故里”的匾額是由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老先生題寫的。
牌坊牌坊

真君殿

真君殿真君殿
獻殿,是祭祀時,舉行正式儀式,原擺放貢品的地方——獻,就是祭品。現.在布置的是“神仙二郎天下看”,介紹各種版本的二郎神,輔以公園文化布展宣傳短片。真君是漢民族對民間信仰及道教中對神仙的尊稱。由於二郎神的正義與勇敢而被賦予真君的稱號,真君殿中供奉的就是“二郎點兵”情景群雕,是由當代著名雕塑藝術家、中國美院謝成水教授親自製作,講述的是二郎神在灌河口接鬼王傳旨,召集眉山六兄弟共赴花果山降妖捉怪的故事。二郎神清秀俊朗的形象是完全根據《西遊記》中描述塑造的,殿內二郎點兵的群雕,生動形象、栩栩如生。

  

慈孝閣

慈孝閣是三層樓台、四層重檐建築,高30.6米。頂部的牌匾是當代國學大師、著名書畫家范曾先生題寫的。站在三樓的觀景廊台,東可俯瞰公園全貌,西可欣賞五龍口風光。在一樓,主要根據二郎神劈山救母以及中華二十四孝等故事,集中展示古今中外的孝道文化……
慈孝閣慈孝閣

斬蛟台

出慈孝閣,繼續向南,就是斬蛟台了。二郎斬蛟,福佑灌江。斬蛟台演繹的是二郎神斬蛟治水、造福百姓的故事,以雕塑、壇台等方式,再現二郎斬蛟除害、治水佑民的壯闊場景。斬蛟台四周有斬蛟治水故事浮雕,中間是五龍口地形圖。
斬蛟台斬蛟台
"灌口二郎神斬健蛟"的故事流傳甚廣,傳說灌江出了妖怪——獨角蛟,家住淤泥洞,常興風作浪,禍害百姓,二郎神作為灌江的守護神,挺身而出,斬蛟除卻一方害,治水保佑萬民安。配合了五龍口的地形圖,近距離感受奇特的水文化。

  

  

地理位置

灌南二郎神廟坐落於江蘇省灌南縣五龍口,五龍口,武障河的古稱和代稱。追蹤溯源,五龍口原指灌南境內的灌河鹽河、南六塘河、北六塘河、李集河五條河流的交匯處,位於今武障河閘向西約500米左右。久而久之,五龍口演變成了一個地域名稱,不僅是武障河的古稱和代稱,也成為包括武障河及其周邊地域的地理稱謂。如今灌南縣在這裡規劃設立了五龍口生態保護區,涵蓋新安鎮、李集鄉兩個鄉鎮,並逐步開發利用,力求把這裡建成一個集旅遊、觀光、飲食、商貿於一體的風景區。

文化背景

公元1128年,黃河南遷奪淮,奔流入海,在蘇北大地的徐淮平原上形成了一條迷人的潮汐河,這就是灌河
灌河,古稱灌江,古典名著《西遊記》里描寫的二郎神大戰灌江口就是指今.天的灌河口。
灌河岸邊,有一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地,這就是灌南。灌河,是灌南人民的母親河,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流淌著深厚的歷史沉澱。
灌河,是神話人物二郎神的故鄉。多少年來,灌河兩岸一直流傳著二郎神住灌河口的神話傳說。據史籍記載,在明清及民國時期,位於灌南境內的灌河五龍口(武障河)就有二郎神廟,後毀於戰亂。
如今,灌南人民盼望已久的二郎神廟文化遺址公園隨著建設項目指揮部在武障河的掛牌成立和即將開工建設,相信對於灌南人民繼承母親河的博大深邃和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澱,對於灌南人民面向未來建設自己美好家園,都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原籍漣水縣後遷居淮安的《西遊記》作者吳承恩與灌南有著一段深厚淵源。據專家考證,其原籍所在地正是原屬漣水縣的灌南新安鎮劉園村,上世紀70年代灌南縣原碩湖鄉出土的兩方劉公墓志銘經省文物專家鑑定,其內容為吳承恩所撰,已被列為國家二級文物。不僅如此,《西遊記》一書也大量吸收灌南一帶的方言土語,而書中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第六十三回“二僧盪怪鬧龍宮 群聖除邪獲寶貝”等章節中精彩出場的二郎神,其形象據考也正是借鑑自劉園村當地的人物,二郎神所駐守的灌江口原型則為今.日灌南的灌河口,當地流傳著眾多有關二郎神的傳說。此外,歷史上還曾在現今灌南縣城北五龍口建造的二郎神廟,香火盛極一時,後毀於戰亂和洪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