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鄉

中泰鄉

中泰鄉位於浙江省杭州西郊,距杭州市中心25公里,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通道直達。全鄉區域面積70.13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總人口24244人。2015年已經改為中泰街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泰鄉、中泰街道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 下轄地區:24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浙江省杭州市中泰鄉人民政府
  •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西郊餘杭區境內
  • 面積:70.13平方公里
  • 人口:24244人
  • 著名景點:藍天園林、石盂寺、洞霄宮
  • 車牌代碼:浙A(浙WA)
  • 毗鄰:餘杭鎮,富陽,臨安市
鄉鎮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劃分,農業經濟,苦竹產業,苗圃產業,特色旅遊,

鄉鎮簡介

中泰鄉位於杭州市西郊,東部與閒林鎮接壤,北與餘杭鎮相連,南部與富陽相接,西部與臨安市毗鄰,杭昱公路和杭徽高速穿境而過,東距杭州市中心20公里,截至2001年,全鄉轄24個行政村,20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948戶,總人口24244人。全鄉總面積70.13平方公里,2000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5.91億元,比上年增長27.5%,農民人均收入4203元。2001年3月經餘杭區政府批准,規劃建立1140畝的生態工業園區。浙江綠城足球訓練基地將落戶該鄉百畝村。
中泰鄉學校中泰鄉學校
全鄉充分利用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的自然資源優勢,先後引進了浙江綠城、杭州振遠、浙江華門、餘杭綠城多家房地產公司來該鄉開發別墅山莊,總投資10億元以上,把中泰建設成為杭州西部的一個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的小康鄉鎮。

歷史沿革

中泰之名由原中橋鄉與泰山鄉合併而來。中橋鄉解放前屬九峰鄉,1961年建立中橋公社,1984年建立中橋鄉。泰山鄉因境內有泰山而得名。1956年建泰山鄉,1961年稱泰山人民公社。1992年5月25日,由中橋鄉和泰山鄉合併建立中泰鄉。

行政劃分

朱橋村 銅山村 楊橋村後殿村跳頭村 中洪村 南頭村 九峰村
中泰鄉中泰鄉
章嶺村 孟塢村 張塢村 南澗村 留家村金村村水塔村 西舍村
八角亭村思古山村銅嶺橋村 巴家橋村 東溪橋村 邱家塢村
白雲村 中橋村 南峰村 南湖村 紫荊村 新泰村 泰峰村 雙聯村
楓嶺村 岑嶺村 桃源村 石鴿村百畝地村郭家村

農業經濟

中泰鄉狠抓經濟建設發展,努力建設富裕中泰;完善基層綜治體系,著力構築平安中泰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居住”,創辦了占地1000多畝的杭州綠城中泰生態工業區塊,年創工業產值25.5億。中泰鄉建成的工業園區,已經有30多家企業入住,年工業經濟總量達25億元。許多企業在面對人民幣升值、原輔材料價格上漲、出口退稅率降低的困難,走自主創新之路,這一年技改總投資超過5000萬元。不少企業研發新產品,申報專利,並占領歐美市場,取得較好的效益。
中泰鄉有茶園4667公頃,為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1998年中泰鄉積極鼓勵引導茶農進行無性系早熟良種大棚覆蓋試驗,並於正月二十開採,實現了正月就能喝到新茶的紀錄。銅嶺橋村位於中泰鄉的西南部,與臨安、富陽兩市交界,現有12個村民小組,1417人,368戶,擁有耕地面積56公頃,茶園84公頃,山林405公頃。實現工業產值82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818元。
銅嶺橋村1988年建辦上海民族樂器一廠銅嶺橋聯營廠,是當地農業龍頭企業,共生產各種笛子11餘萬支,銷售收入70餘萬元。同時有近十家個私企業生產竹笛等產品。銅嶺橋村私營企業靈聲笛簫社,年耗原竹2萬公斤,年產竹笛簫2萬餘支,年產值50餘萬元,淨利10多萬元。產值經原竹增加20倍,淨利是原竹的5倍。
餘杭區中泰鄉依靠科技經濟社會發展駛入了“快車道”。占地2500畝的“藍天園林”用1200畝土地建成全國第一個桂花種質資源庫,53個品種的西南地區桂花已經在這裡生長、繁育。占地2500畝的華立植物景觀園,種植了500餘種樹木、花卉,已經呈現出勃勃生機。中泰鄉漫山遍野的苦竹有2.8萬多畝,因其材質堅硬而廣泛用於紡織業、漁業及蔬菜生產。

苦竹產業

中泰鄉銅嶺橋村山地低丘緩坡,土層深厚,土地肥沃,適宜於雜竹的生長,全村現有雜竹3067公頃,占林地面積的67%。全村竹類收入達300多萬元,人均2500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65%。村級集體經濟收入84萬元。一株2?20元的苦竹,經再加工製成竹笛後,身價漲了十多倍,可達到24元。當地所產苦竹經霜,陰乾存放三年,可用於制竹笛,竹簫等樂器,是全國制竹同類產品的最好原料。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中泰苦竹用於笛、簫、、笙生產,成為中國民族樂器的主要產地。2006年苦竹加工收入已逾3000萬元。一支竹笛的銷售價也從一般的5—6元,上升到50—60元,高的在300元以上。而連片種植的萬畝茶園,經過培育、提高炒制質量,申報品牌,也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尤其是引進了白茶品種,生產優質白茶,茶農收入大幅增長。
中泰鄉主產米、茶、竹、花卉苗木,山林經濟特色濃厚。全鄉苦竹面積2.8萬畝,創建有全國唯一的“苦竹種質資源庫”,成為國家級苦竹定向培育標準化示範區,被浙江省政府命名為“苦竹之鄉”。通過苦竹加工生產的民族樂器“靈聲牌”、“敦煌牌”、“蘇東牌”竹笛、蕭、尺八葫蘆絲等樂器蜚聲國內外,深受民樂演奏家蔣國基俞遜發張維良等青睞。全鄉有9000多畝名優茶基地,洞霄宮牌白茶遠銷韓國。2008年農業產值年收入達一個多億。
中泰鄉苦竹種質資源中泰鄉苦竹種質資源
銅嶺橋村通過這些大戶的帶動,使全鄉原竹購銷在1萬噸以上,產品有笛簫、竹桿原子筆、天竹筷、書架、屏風、標槍、絞棒、毛筆桿、沙棍、標桿、大棚、中棚、卷布棒。大部分產品暢銷全國及港台地區,光提供給紹興輕紡市場的卷布棒每年就達2000噸。銅嶺橋的雜竹不僅吹出了優雅的笛聲,而且帶動了全村的經濟,富了一方百姓,更產生了較好的生態效益,茫茫竹海、山清水秀,玉遙牌天然泉水就取源於銅嶺橋仙洞塢的茫茫竹林深處。

苗圃產業

中泰苗圃坐落於餘杭區中泰鄉八角亭鮑家畈,於2001年11月-2002年12月建成,為杭州藍天園林集團的中心苗圃,總面積2200畝,分為7個小區,即園林植物新品種展示區、特色花卉苗木種植區、新優行道樹區、種苗繁育區、觀賞竹類區、水生與濕地植物區、連體溫室及中心管理區,共投入資金3500多萬元。先後引進和栽植各類園林綠化苗木、觀賞花卉、水生和地被植物等320多種,總計1200多萬株。
中泰苗圃以苗木種類繁多、規格齊全而聞名於苗木行業。苗圃擁有各類喬灌木、水生、地被植物總計300餘種。其中喬灌木類的主要品種有桂花、香樟、珊瑚朴、三角楓、廣玉蘭、雞爪槭、紅葉李等;水生植物主要品種有黃花鳶尾、水蔥、再力花、菖蒲、水燭、荷花、睡蓮等;地被植物主要品種有蘭花三七、書帶草、吉祥草等。在近段時間內,中泰苗圃又引進了木芙蓉、美女櫻、茶花茶梅等總計二十多種新優品種。
中泰苗圃產業中泰苗圃產業
2006年,杭州藍天園林集團與法國MINIER公司合資的國外新優綠化品種培育項目也落戶中泰苗圃,該項目是杭州市科技農業企業專項項目,已培育了從國外引進的新品種15個,已繁殖20多萬株,填補了該區域的產業空白。
苗圃內的“杭州名優常綠闊葉樹(桂花)繁育中心”是杭州藍天園林種苗有限公司承擔的國家林業局下達的國債項目,為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重點項目。該中心占地將近500畝,擁有金桂、丹桂、四季桂等40多個品種。此時正是桂花銷售的旺季,在桂花園展示區,前來選購桂花的顧客對苗圃里的桂花頻頻點頭,交首稱讚,可見其對中泰苗圃桂花園的認可。

特色旅遊

中泰鄉旅遊資源豐富,藍天園林、石盂寺……上萬畝的現代植物景觀園林將為杭州休博會增添新景,餘杭區重點打造的水上樂園、動感水都“新西湖”將坐落於中泰北線。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和自然生態環境,使中泰成為生態居住的佳麗地,“桃花源”、“新明半島”、“清水灣”、占地200畝的浙江綠城足球中泰訓練基地等休閒居住區,已成為中泰一條亮麗的風景線。這個就是政府說的特色旅遊,故從之。
位於南峰村的洞霄宮遺址是我國道教的第三十四洞天,曾成為南宋時期高宗皇帝的行宮,給後人留下了極具寶貴的文化遺產,解放前屬九峰鄉。
石盂禪寺初建於晉代,寺前有一個大水池,池裡有一條巨大的石魚,傳說是西遊記通天河裡的鯉魚怪所變,碩大的魚頭向著天穹,微微張著的魚嘴和翹起的魚尾,極富動感。附近的村民也把寺廟叫著石魚寺。石魚寺幾經戰火,當年寺廟匾上大雄寶殿四個字,據說是蒲松齡所書,解放後,寺里最後一個和尚叫印開,身懷武功,山下青年求藝,和尚說我傳你們一招天下無敵拳,說罷起身抱拳,嘴裡念到,對不起,對不起...
走進山門,大雄寶殿、觀音殿、天王殿等歷歷在目。西首蓋了三層廂房,可以供幾百香客居住。寺里現有一個當家和尚和五個徒弟,平時香客稀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