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淮南市委黨校

中共淮南市委黨校於1957年4月17日經中共淮南市委批准正式建立,是中共淮南市委直接領導下培養黨員領導幹部和理論幹部的學校,是黨委的重要部門,是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幹部的主渠道,是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是市委直屬事業單位。市委黨校實行校委制,校長由市委副書記兼任,日常工作由常務副校長主持。2000年3月經安徽省編委批准為大專體制,現實行“一校一院”體制,即淮南市委黨校、淮南市社會主義學院。黨校內設辦公室、組織人事處、教務處、函授部、總務處、工作處、機關黨委、財務科、圖書資料室、理論研究室、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研室、現代科技與管理教研室、黨史黨建教研室等13個處室,現有在職職工66人,其中,副高職稱16人,教授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淮南市委黨校
  • 機構類別:市委黨校
  • 機構地點:淮南市
  • 成立時間:1957年4月17日
介紹,理論優勢,教學改革,科研興校,教師隊伍,作風建設,黨校特色,辦學理念,

介紹

市委黨校座落在淮南市區內風景優美的舜耕山下,位於市政治文化中心(田家庵區廣場南路6號),占地面積近60畝,建築面積14450.3m2。2001年6月建成中央黨校遠程教學網站B級站,可接收中央黨校衛星轉播課程;現有大小教室11間(包括5間多媒體教室、1間專題研討教室),可同時容納900多人上課,其中,階梯教室可容納近300人;學員公寓可同時容納近200人住宿,食堂可供200多人就餐;現有館藏圖書6萬餘冊,各類期刊報紙180餘種;籃球場、桌球室、健身路徑等體育健身設施完備;實施綠化、美化工程,建造了花圃、桂花苑、林蔭道、噴泉等景觀,校園綠化率達70%以上,為我市幹部培訓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市委黨校的建設和發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大力支持,市財政為黨校劃撥了專項建設資金,緩解了黨校建設資金的困難;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同志多次到市委黨校調研和指導工作,並親自為主體班學員授課。
2009年以來,淮南市委黨校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探索幹部成長規律和黨校教育規律,堅持黨校姓“黨”,堅持改革創新,有力地推動了黨校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理論優勢

堅持大規模培訓幹部,舉辦各類主體班和專題研討班34期,合作舉辦輪訓班6期,輪訓、培訓黨員幹部超過5300人次;組織參加市委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宣講團,在全市縣以上單位宣講超過90場(其中,2009年超過50場),總客群近7000人次;先後邀請省內外專家、教授在黨校舉辦“舜耕大講堂”5場,較好地發揮了黨校在幹部教育培訓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

教學改革

科學設定教學專題,在各類班次共開設理論專題近200個,形成了以基本理論、戰略思維、領導能力、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領導幹部必備業務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專題設定基本框架。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大力推進包括課堂研討式、案例式、情境式、體驗式等研究式教學方法,僅2010年以來就舉辦情境式教學10餘次,專題論壇30次,體驗式教學超過60次,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合肥、長三角地區以及市內設立了多處幹部培訓基地,開展現場實踐教學,為教學緊密結合淮南發展實際提供了基地和樣板。切實加強教學管理,每年召開4次主體班教學工作座談會,開展2次備課周活動;實行學員測評、末尾專題淘汰制和新專題試講、審核准入制,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副教授周衛東在2009年舉行的全省黨校系統優秀教學比賽中獲得了副教授組一等獎。

科研興校

堅持科研“四個服務”方向,緊跟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戰略決策,加強對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科研水平有了提升。2009年,副教授楊德勇在全省黨校系統第七屆優秀科研成果評選中榮獲一等獎。2010年,承擔市級及以上課題18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台紅為負責人的課題《新生代農民工黨員隊伍建設科學化研究》),填補了我省市級黨校國家級課題申報立項的空白;市政府基金課題2項(其中,1項已結項),省委黨校應急課題1項,全省黨校系統重點調研課題8項;與市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辦公室合作開展為期5年的課題研究,相關工作已展開;獲市“十個一工程”優秀理論文章獎項1項。

教師隊伍

先後選派2名教師赴新加坡,多名教師到中央黨校、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浙江大學等著名高校和省委黨校進修,選派2名教師參加省委黨校脫產研究生班學習,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先後有1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第六屆“淮南市十大傑出青年”稱號,3人被列入市“舜耕英才”培養計畫(其中,有2人順利完成培養任務),5人獲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拔尖人才稱號,1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1名副教授獲得教授任職資格。

作風建設

2011年,我校被市委表彰為市人才工作先進單位;2010年,招商引資任務考核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單位,校團委被團市委授予“五四紅旗團委”,機關黨委獲市直機關第三屆智力動會“優秀組織獎”,教學一支部被市直機關工委評為先進黨支部,財務科被市財政局評為“全市部門決算先進單位”,2個部門和3名黨員被市直機關工委評為創建“共產黨員示範崗”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及優秀黨務幹部。

黨校特色

突出黨校特色,積極發揮黨校理論武裝作用。
積極開展理論宣講活動。
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先後組織參加市委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和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團的宣講工作,在全市縣以上單位宣講超過50場,總客群近5000人次。參加市委黨史知識宣講團的宣講活動,宣講20場,總客群約2500人次。與市委宣傳部、市廣播電視台合作,製作學習十八大精神系列專題片,社會反響熱烈。組織召開學習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和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理論研討會。
認真做好乾部培訓工作。
與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市婦聯、市直機關工委等聯合舉辦各類主體班和專題研討班、專題培訓班30期,培訓、輪訓幹部1960人次;與其他單位合作舉辦培訓班16期,輪訓1200餘人次。組織開展拓展訓練,提升學員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強化學員黨性修養,最佳化“一個中心、四個方面”的教學新布局。貫徹黨校工作條例精神,爭取到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支持,在全省率先對主體班學員不收取學習費用。

辦學理念

強化學員意識,健全學員學風建設的監督考核機制。
創新辦學理念,增強黨性觀念。
堅持以黨性修養為主要內容的導學教育和黨性教育第一課制度,增強學員自覺加強黨性修養的主動性。在主體班重點開展黨性鍛鍊“五個一”活動(即: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和參觀新四軍紀念林,讓理想信念得到一次升華;體驗一段軍旅生活,讓意志品格得到一次鍛鍊;開展一次拓展訓練,增強和培養團隊精神;接受一次警示教育,讓靈魂深處經受一次震撼;召開一次民主生活會,讓批評與自我批評得到一次弘揚)。2014年上半年,在春季主體班開展了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力求促進學員思想道德進一步提高、學風建設進一步加強、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帶頭作用進一步發揮。
嚴格紀律要求,加強作風建設。
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要求和中組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學員管理的規定,增強參訓黨員幹部的學員意識,加強學員作風建設。
激勵約束並重,弘揚優良學風。
定期對學員出勤情況張榜公示,不定期對各班次出勤情況進行抽查。細化學習要求,對學員在黨校學習期間撰寫學習心得、黨性分析材料、咨政報告等做出明確規定,對表現優秀的學員,由市委組織部和市委黨校聯合發文表彰,並頒發優秀學員證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