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地方局

中共中央在各個歷史時期在中央機關以外的地方設立的一級組織機構,是指導一個省或幾個省的省級黨委或指導一個根據地若干個區黨委黨的工作的中央派出機構。中央局領導包括書記、副書記、常委。委員等,一般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擔任。地方中央局的設立起源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有中共蘇區中央局長江局等。抗日戰爭時期有北方局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晉冀魯豫中央局中原局中共中央南方局等。解放戰爭時期有東北局中共中央華東局等。新中國成立後直至文革時期還有六大中央局,指導六大行政區的工作。在中央和中央局之下,有時會設立中央分局,如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共中央華中分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中央地方局
  • 具體名稱:東北局、華北局、中原局等
中共中央地方局作為黨中央的地方代表機關,代表黨中央領導某一大區數省黨的工作。解放初期,全國劃為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大行政區,各大區設立中共中央的代表機關中央局:華北局(駐北京,轄京、津、冀、晉、內蒙)、東北局(駐瀋陽,轄黑、吉、遼)、華東局(駐上海,轄滬、蘇、浙、皖、閩、 贛、魯)、中南局(駐武漢,轄豫、鄂、 湘、 粵、 桂、 瓊)、西南局(駐重慶,轄渝、川、貴、雲、藏)和西北局(駐西安,轄陝、甘、青、寧、疆)。
1954年,由於高饒事件的出現,出於削弱“地方割據”的考慮,1954年4月27日,中共中央作出撤銷大區一級黨政機構的決定,六大局撤銷,各省黨委直接對中央負責。
1961年1月14日,中共八屆九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批准成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個中央局,代表中央分別加強對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的領導。其中,陶鑄擔任中南局第一書記、宋任窮擔任東北局第一書記、李井泉擔任西南局第一書記、劉瀾濤擔任西北局第一書記、李雪峰擔任華北局第一書記、柯慶施擔任華東局第一書記。
1961年1月18日,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批准恢復六大局,代表中央分別加強對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的領導。
文革期間,六大局又陸續被撤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