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余鄉

中余鄉

中余鄉是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最西北的山區鄉鎮,據相關網站統計引,全鄉面積43.66平方公里,下轄22個行政村,總人口1.3萬人。2005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85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余鄉
  • 政府駐地:中余村
  • 地理位置: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西北山
  • 面積:43.66平方公里
  • 人口:1.3萬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冷塢花海,普豐竹海,養元坑革命老區
經濟建設,科教文衛,建置沿革,名勝古蹟,改革開放大事記,

經濟建設

工業
中余鄉是浦江縣第二大鐵掛鎖生產基地。共有企業147家,其中制鎖業142家,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4家。鄉鎖具工業園區1個,已落實安排進區企業17家。作為支柱產業的制鎖企業,已形成鑄造、鎖體、鎖芯、鎖匙、電鍍、商標、裝配等工序一條龍專業化生產格局,產品遠銷新加坡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2005年全鄉實現工業銷售收入2.53億元,工業增加值0.57億元,出口交貨值0.15億元,技改投入0.12億元,實現利稅0.26億元。
農業
全鄉共有耕地面積4840畝,山林面積5.4萬畝。有10萬方以下小(二)型水庫26座,10萬方以上小(二)型水庫2座,共有山塘水庫117處。龍王水庫受益村有蒲陽、方家、周宅、中余等延線13個行政村,受益農田達1100餘畝。種植業有水稻、蠶桑、茶葉、花卉苗木、果樹、毛竹、金絲草;養殖業主要為放山雞、放山鴨、山羊。

科教文衛

中余鄉是革命老區,普豐村養元坑革命遺址為紅色教育基地。有中學1所,國小3所,中國小教師79名。全鄉建有3個文體活動中心,27個體育活動室,26個標準化水泥球場(燈光球場13個),基本上每個行政村有標準桌球設施,少年門球隊等各類運動隊100餘支和27個晨(晚)練點,配有30名社會體育指導員。1999年被評為浙江省體育先進鄉鎮。

建置沿革

轄區在清末屬興賢鄉。民國時期,屬興仁鄉。1949年5月浦江解放,為平湖區興仁鄉,次年10月分建中余、佛堂、蒲陽3鄉,屬馬劍區。1956年6月,3鄉合併為中余鄉。1958年10月,為普豐公社中余管理區。1960年1月改稱大隊。1961年7月改稱為公社。1967年1月恢復浦江縣後,直屬於縣。1980年9月恢復區建制,屬平湖區。1983年8月政社分設改為鄉。

名勝古蹟

中余溪
中余溪,原稱檀溪。源出小?畈西北的東塢山。南流至佛堂店納冷塢源水,於會龍橋納黃毛溪、殿下源(古名東源,又稱白岩嶺溪)水,至寺前村又納虎白坑與齊陳源水,於下毛店村北匯入壺源江,長15.55公里。古有“檀溪八景”。
肅雍堂
周宅村“肅雍堂”,為宋代建築。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改革開放大事記

1996年,全面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基本實現電網標準化;村村開通程控電話。
1997年12月,有線電視聯網。可收視25個頻道的節目;新建蒲陽完全國小教學樓。
1997~1998年,五星、中余、楊宅、雅湖、顧家、方家等村,民眾自籌資金,新建9個農村籃球球場。
1998年,中余至蒲陽公路改鋪水泥路面竣工,並投入使用;中余中學教工宿舍樓建成;被評為省級體育先進鄉。
2009年,新建公路延伸至諸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