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新鎮

下新鎮

下新鎮於黃梅縣境東部隸屬於“龍感湖國家級濕地保護區”核心區域,共轄19個自然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132個村(居)民小組。現有總人口23147人(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39.96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22130畝,湖水面12.6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湖北省黃梅縣下新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湖北省黃梅縣
  • 下轄地區:下新社區街道,李圩村 李河頭村 錢林村 等村
  • 政府駐地:下新街
  • 電話區號:0713
  • 郵政區碼:535500
  • 地理位置:黃梅縣境東部
  • 面積:139.96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23147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濕地湖區(下新大湖)、大源湖畔,錢林原始森林
  • 車牌代碼:鄂J
概況,沿革,地理環境,全鎮收入,特色,農產品,名勝古蹟,物種,產品,教育事業,農村新動態,名人,村社風采,地圖信息,

概況

黃梅縣轄鎮。位於縣境東部,龍感湖畔。隸屬於“龍感湖國家級濕地保護區”核心區域;面積139.96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23147人(2017年)。轄1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馬鞍山礦山路2號。

沿革

相傳清初建村時,按人數編鎮,該村人少未編上,後終於編上,稱為下剩鎮,演變為下新。
1975年由原獨山區的長嶺、蘭嶺、麻嶺、下新4個管理區合併組建長嶺公社。1978年分設下新漁業公社,1984年設下新鎮。1987年由原獨山區析置長嶺鄉。1996年,下新鎮面積19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轄錢林、李河頭、李圩、柯思湖4個行政村和上灣、中灣、下灣3個居委會;長嶺鄉面積47.5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轄蜒螺地、郭大屋、汪黎許、馬鞍山、長嶺、曹牌樓、羅嶺、黃荊庵、石畈、老龍灣、張英樓、宋畈、鄭灣、周咀、宛大屋16個行政村。
2002年,撤銷長嶺鄉,併入下新鎮,鎮政府駐地遷至馬鞍山。2004年,鎮政府駐馬鞍山,人口2.99萬人,面積61平方千米,轄下新1個居委會(下新社區街道)和汪革、郭大屋、金星、馬鞍山、長嶺、曹牌樓、羅嶺、黃荊庵、石畈、老龍垸、張英樓、宋畈、鄭垸、周咀、宛大屋、蜒螺地、李河、錢林、李圩19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1127103:~001 121下新社區 ~200 122蜒螺地村 ~201 122郭大村 ~202 122汪革村 ~203 122金星村 ~204 121馬鞍村 ~205 121長嶺村 ~206 122曹牌村 ~207 122羅嶺村 ~208 220石畈村 ~209 220黃荊村 ~210 220老垸村 ~211 220張英樓村 ~212 220宋畈村 ~213 220鄭垸村 ~214 220周咀村 ~215 220宛大村 ~216 220李圩村 ~217 220李河頭村 ~218 220錢林村

地理環境

下新鎮位於縣境東部,交通便利,距縣城5公里。依山傍水,東瀕大源湖,南臨龍感湖,北依馬鞍山,西連濯港鎮,東接獨山鎮,東南湖區與安徽省宿松縣龍湖毗鄰。“八水—山—分田”,土壤多為紅赤砂泥土,屬丘陵地區。蘊藏著豐富的鐵、石膏、瓷土、石灰岩等礦產魚蝦蓮藕野菱芡實等水產水生資源,是鄂東地區重點水產基地,黃梅縣最佳的天然產魚淡水湖,是黃梅革命先烈宛希儼宛希先的故鄉。

全鎮收入

2007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6.34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9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16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3160元;財稅收入568.4萬元,其中國稅收入245萬元,地稅收入321.4萬元。

特色

農產品

1997年5月,國家農業部批准的全國首家青蝦人工繁殖基地在黃梅下新鎮建成,結束了我國歷史上沒有人工繁殖青蝦的歷史。位於交界處的源湖大和龍威湖畔的下新鎮,是黃梅縣唯一的漁業鄉鎮。其境內有6300畝精養魚池和12.6萬畝天然水面,水肥草美,是進行人工繁殖青蝦的理想場所。該鎮在農業部和國家農業開發銀行的支持下,投資401萬元,建成1980畝青蝦繁殖實驗基地。經上海師大教授戈敏生、中國科學院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英鴻等人的共同努力,青蝦人工繁殖技術、魚蝦混養技術獲得成功,已通過有關部門鑑定驗收。全年可產蝦苗6億尾,產值達3800萬元。
下新鎮下新鎮

名勝古蹟

木魚山、陶公廟
木魚山瀕臨八一大港,因山形如寺中木魚浮於水面,故名。山峰獨聳於湖畔,山腳小溪潺潺,流水環繞;湖中碧波蕩漾,浪拍山崖;山上斑竹掩蔭,香菸裊裊。陶公者,陶侃也,兩晉大將,字士行,今江西波陽縣人。為官清廉、節儉,微至木屑、竹頭,皆令儲存備用。為紀念這位將軍,家鄉人在波陽縣修有陶公祠。木魚山上的陶公廟始建於明朝初年。傳說,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決戰,陳友諒兵敗,便決堤潰口,波陽縣泛濫成災,陶公祠被水沖塌,祠內供奉的陶公木刻遺像隨水漂流至木魚山下的漫水灘上,幸被張英樓村一位打魚人發現,便托上木魚山,募資興修廟宇,供奉陶公聖像。一時神靈顯應,揚名遐邇。江西潯陽、饒州等地百姓曾流傳讚歌一首:廬山蒼蒼,江水泱泱,陶公之風,山高水長。

物種

珍惜物種——黃梅秤錘樹
在下新鎮錢林村緊鄰大源湖邊有一處原生次生林,面積2公頃,為平原湖區保存最為完好的原生次生闊葉林。林中古木蒼天、鳥類眾多,一些藤蔓植物相互纏繞,構成了一道奇特的景觀。林中生長有世界珍稀物種——黃梅秤錘樹。黃梅秤錘樹——2007年被中國地質大學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葛繼穩發現,經湖北省古樹名木普查技術小組實地考察後確認並命名的世界瀕危植物。它的發現,為秤錘樹屬植物增加了一個新種(此前有6個種,均為中國特有),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和科學研究價值,被認定為國家二級保護瀕危植物。黃梅秤錘樹喜生長於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上,不耐乾旱瘠薄,主要伴生喬灌木以櫟樹類為主,高3-8米,胸徑最大15厘米。4-6月下旬開花,花潔白無瑕、高雅脫俗,初開時狀如小喇叭,綻放後狀如降落傘,形態各異,美不勝收。秋後落葉,宿存下垂果實,木質,長1.5-2厘米,直徑1-1.3厘米。果實形狀奇特,底部飽滿渾圓、呈倒卵形,頂端寬圓、呈錐形,整體呈秤錘狀。黃梅秤錘樹原有1000餘株,因遭白蟻肆虐,至2007年僅存200餘株,其中開花結果的秤錘樹僅10多株。為保護秤錘樹,縣林業局、鎮政府在林邊設立了宣傳牌,沿林周圍設立了防護欄,多次組織野生植物技術人員對黃梅秤錘樹滅蟻,聘請護林員加強巡查管理,為黃梅秤錘樹的正常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有效保護了黃梅秤錘樹這種世界瀕危植物。

產品

下新魚面俗稱垂魚,垂魚為古代湖北黃梅縣、江西德化縣一帶傳統名菜。其製作很有講究,首先要選用青、草、鰱、鯉等魚肉,去刺皮,剁其肉至泥醬狀,按1:1比例加入當地產的紅苕澱粉及少量食鹽、麻油揉搓成面,再分成團,擀成蒲扇大小的薄餅,將薄餅捲成卷,放蒸籠猛火蒸20~30分鐘,出籠後冷卻後用刀均勻橫切,於日光下曬乾即成。食用時,可單燉,亦可加排骨等肉同燉,可做火鍋主料,亦可油炸而食。魚面燉熟後呈麵條狀,故稱魚面。魚面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以“色、香、味、形”俱佳著稱,實乃一絕,為湖北特產中的精品。據縣誌載,魚面的創製時間是清朝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 年),是一位梅姓廚師首創。魚面問世後,深受民眾歡迎,下新的魚面作坊也不斷增加。據縣誌記載,1915 年下新魚面作為黃梅名產參加巴拿馬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以“銀絲魚面”獲銀質獎。

教育事業

下新鎮中心學校位於美麗富饒的馬鞍山麓,源感湖畔,與歷史名校馬鞍中學融合一體。下新鎮中心學校是於2002年由原下新鎮教育組和長嶺鄉教育組合併而成,是一個鄉鎮級的教育主管部門。現有工作人員4人,第一校長計成群,分管面上工作副校長桂克剛,工會主席兼會計高成,出納石利雄。下轄一所中學:馬鞍中學,五所中心國小:下新鎮第一國小、下新鎮第二國小、蘭嶺中心國小、麻嶺中心國小、老灣石畈聯辦國小,二所村級完全國小:蜒螺地國小、金星國小,二所教學點:周咀教學點和張英樓教學點。在校中小學生3628人,教職員工203人(其中離退休教師51人),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36人;省級骨幹教師2人,市級骨幹教師8人,縣級骨幹教師28人。
下新鎮下新鎮
2002年,下新鎮中心學校成立下新鎮教育總支,總支書記計成群,副書記石偉剛,委員桂克剛、高成、石利雄、黎運良、易樹松;下轄四個支部:中學支部、一小支部、二小支部和老齡支部。
“以服務求支持,以創新求發展”是下新鎮中心學校始終不渝的追求,“讓每個孩子享受自己的教育”是下新人的辦學理念。經過近幾年的開拓進取,探索積累,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辦學特色,藝術教育全縣領先,德育工作紮實有效,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教育科研成果豐碩。多次被評為〈〈教學質量管理優秀獎〉〉、“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等。 下新鎮中國小名錄
黃梅縣下新鎮下新中學
黃梅縣下新鎮蘭嶺中心國小
黃梅縣下新鎮周咀國小
黃梅縣下新鎮宛大村國小
黃梅縣下新鎮延螺地村國小
黃梅縣下新鎮張英樓村國小
黃梅縣下新鎮李河頭村國小
黃梅縣下新鎮第三中心國小
黃梅縣下新鎮第二中心國小
黃梅縣下新鎮老灣村國小
黃梅縣下新鎮金星國小
黃梅縣下新鎮長嶺中心國小
黃梅縣下新鎮麻嶺中心國小
黃梅胰下新鎮馬鞍中學

農村新動態

下新鎮23478名農民已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征繳合作醫療基金352170元,參合率達90%以上,全面完成了2007年參合任務。據該鎮黨委副書記何燦雄介紹,這是該鎮用典型引路加強宣傳,層層包保責任到人的結果。下新鎮集山區、湖區於一體,現有11個農業村、1個漁業居委會。自2007年參合工作開展後,該鎮層層落實目標責任,由駐村國家幹部負責,並召開縣鄉人大及老乾座談會,徵集意見和建議,調查摸清合作醫療存在的問題。針對個別鄉醫執行政策不嚴的情況,該鎮衛生部門將服務態度差、業務水平低、收費標準高、損害參合農民利益的李河村鄉醫李某,報縣衛生主管部門批准、吊銷其行醫資格,切實維護了參合農民利益,極大地解除了農民後顧之憂,該村不到兩天就完成了參合基金征繳任務。
下新鎮下新鎮
同時,該鎮注重利用典型事例現身說法,宣講政策。曹牌村石先如騎機車不慎摔傷至肝脾破裂,鎮衛生院當晚作了手術,住院費用3300元,縣合管辦為其報銷1400多元,出院後,他逢人便講新型合作醫療好。使農村合作醫療政策深入人心。
為了促進全鎮農村合作醫療順利開展,該鎮對外出的農民電話聯繫,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充分發揮在外流動黨員作用,對村在外集中的城市黨員組織,設立基金收繳點。截止2013年,錢林、鄭垸、周咀、李圩、下新居委會等7個村參合率達到100%。

名人

洪超,又名新明,號楚傑,黃梅縣下新人。一九O九年七月三十日,出生於貧苦漁民家庭,從小就受到進步思想的薰陶。大革命時期,擔任兒童團團長,積極向土豪劣紳鬥爭“四·一三”蔣介石叛變革命之後,地主高三元、高四元對洪超等進行殘酷的階級報復,把他捆住,放在地下倒拖,還在他左臂上砍了兩刀,然後用麻袋裝著,準備丟下湖裡淹死;幸好搞地下工作的共產黨員魏四老營救了他。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七日,他在九江參加葉挺部隊,跟隨部隊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從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四年,歷任紅軍戰士、班長排長中隊長參謀團長師長等職。一九三四年十月,洪率部跟隨長征,同月二十一日,在江西省信豐縣“古陂圩”戰鬥中,他親臨前線指揮,在戰場上壯烈犧牲。
下新鎮下新鎮

村社風采

金星村位於下新鎮東北,與獨山鎮相鄰,全村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958人,耕地面積2092畝。村支部共有黨員46人。過去的金星村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對外負債100多萬,村“兩委”班子人心渙散,民眾上訪不斷,社會矛盾較為突出。
下新鎮下新鎮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村支部一班人緊扣生產發展這一主題,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創新思維,帶領民眾多業致富。村多方引進外來資金,先後創辦了隆順、三興雞公山等礦業開發公司。特別是2005年6月,本村原主任共產黨員汪劍秋同志回鄉創業,創辦了年產值5000餘萬元,利稅達200餘萬元的規模企業——金星鑄造公司。通過以上企業的發展,全村每年可安置300多名剩餘勞動力,僅工業一項人平純收入可提高200多元。同時村級集體積累也在逐步增長,年集體收入達50萬元。村“兩委”充分利用這些收入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去冬今春,修好村級公路6公里,橋兩座。同時承擔了全村2000餘人的公費合作醫療基金3萬餘元。
為加強支部建設,村支部按照縣委“五個基本”建設的要求,投資4萬餘元對村兩委辦公樓進行改造裝修,黨員活動室、計生室、綜治辦公室、“兩委”辦公室都煥然一新,共配齊桌椅40餘套。以往辦公樓院內雜草叢生,如今乾淨整潔,令人耳目一新。新支部的建設,為黨員幹部工作、活動提供了較好的環境,為服務廣大民眾提供了良好的場所。
在加強支部建設,搞好生產發展的同時,村支部、村委會十分注重村級民主管理,充分發揮村民代表參與村務、監督村務的作用。村推行的每一項重大工作,包括公益事業,都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聽取代表意見,執行代表決策。村民主理財小組對村級財務開支實行月月清理,並公示上牆,使村級帳務成了實實在在的明白帳、清楚帳,民眾的氣順了,心裡明白了,上訪、扯皮的也就少了。通過村級民主管理為金星村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穩定、優越的環境。

地圖信息

地址: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下新鎮委(232縣道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