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陵鎮

上陵鎮

上陵鎮位於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地處粵北地帶,位於廣東省和平縣北部,毗鄰江西定南縣,是京九鐵路、阿深高速公路入粵第一鎮。全鎮總面積為146.6平方公里,境內高山峻岭起伏連綿,高峰紫雲嶂海拔1009米。鎮轄1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27434人。林地面積20多萬畝,其中毛竹基地8萬多畝,耕地11000多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陵鎮
  • 別名:上陵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
  • 政府駐地:上陵鎮
  • 電話區號:0762
  • 郵政區碼:517223
  • 地理位置:中國華南
  • 面積:146.6平方公里
  • 人口:27434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粵P
  • 林地面積:20多萬畝
上陵鎮,自然條件,經濟概況,社會發展,人口衛生,教育事業,基礎設施,名勝旅遊,城鎮建設,

上陵鎮

上陵鎮位於和平縣北部,西北與江西省定南縣相連,南與大壩鎮接壤,東與下車鎮毗鄰,距和平縣城27公里,轄1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面積146.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18.5萬多畝,耕地面積1.2萬畝;總戶數6021戶,人口3.1萬人。2012年社會總產值1.83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23億元,工業總產值5997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5067元,完成國地兩稅436萬元。
解放後50年代初,上陵先後屬岑江鄉、大同鄉。1953年屬附城區,1958年屬東山公社,1960年改為上陵公社。1983年改稱為上陵區公所,1987改稱為上陵鎮。農民居住相對分散,村落之間,每有大山相隔、故自然形成了上陵街、岑江街、桃源、江口四個大片。
上陵鎮上陵鎮
2011年末上陵鎮轄上陵、米福、瑞州、翠山、中洞、豐溪、新民、富良、三樂、寨西、百龍、江口、黃沙、下陵、羅村、桃源、增公17個村委會和上陵街道1個居委會。
上陵鎮轄區面積146.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9萬畝、耕地面積1.2萬畝。總人口2.85萬人,絕大多數是漢族,有1個少數民族(畲族)分布在黃沙和富良村。
上陵鎮

自然條件

上陵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5°、北緯24.37°,位於九連山脈五指山下,是個山多田少的丘陵山區。鎮內年平均溫度15℃-20℃,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上陵鎮內東、南、西三面高山矮嶺,連綿起伏,東面有紫雲嶂(1009米)、蛤蟆嶂(769米),南面有五指山(828米)、燕岩山(829米),西面有三將軍(740米)、塘坃嶂(708米),中部有梅梓山(762米)、仙人騎鶴(721米)。
上陵鎮南高北低,是東江河發源地之一,全鎮河流均是外向河流,主要河流是羅村河、銀湖河,流入優勝鎮注入東江。上陵河、翠山河、江口河、岑江河等河流入江西老城注入東江。
資源豐富,鎮內有山林19萬畝,其中竹林10萬畝、杉樹林3萬畝、油茶2萬畝、椪柑0.5萬畝。山林資源有苗竹、木材。礦產資源有膨潤土、黑曜岩、沸礦、鐵礦、鈾礦。農產品有茶油香菇、木耳、椪柑、翠冠梨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後,上陵鎮的經濟有很大的發展,以苗竹加工為龍頭產品,將原來手工業生產土紙的粗加工模式轉變為機器生產竹涼蓆、竹快子等深加工模式。
上陵鎮利用豐富的黑曜岩、膨潤土、沸礦等礦產資源,引進外來企業。2006年引進深圳三順礦業有限公司,總投資一千萬元,廠址設在岑江新民村。2008年引進惠州三鑫永泰礦業有限公司,總投資三千萬元,廠址設在羅村銀湖,二間廠都是就地取礦就地加工產品,目前正在籌建之中,這二間礦產品加工廠投產後,估算年產值約1億2千萬元,可收稅利 300萬元。
充分利用山坡地發展種植柑桔,1995年羅村桔農黃錦芳首先引進椪柑新品種,然後摧廣到全鎮,2011年全鎮種植椪柑5500畝。
由於山區經濟發展落後的原因,全鎮剩餘勞動力主要是外出務工,2011年末全鎮外出務工有9800多人。上陵人外出務工的特色是經營吊裝業,據統計經營的叉車有2750多架,吊車286架。分布在廣州、中山、佛山、東莞、深圳、惠州、珠海、增城、河源等城市,外出務工者平均年收入2萬多元。
2011末全鎮工業總產值3312萬元,農業總產值 5714萬元,財政總收入 81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886元。
2012年,上陵鎮調整農業結構,加大毛竹種植力度,積極推廣“合作社+黨支部+農戶”模式,建立翠山村豐產高效毛竹示範基地。全鎮毛竹種植面積12萬畝。小莊園、小果園18個,主要種植椪柑獼猴桃翠冠梨等優質水果,水果種植面積 2091 畝,水果總產1060噸。水稻播種面積 14717 畝,總產6446 噸。
上陵鎮積極實施“請進來”方針,以情招商,以誠招商。2008年引進的惠州三鑫永泰礦業有限公司,一期投資3000萬元興建樂歸垇礦場,於2012年全面建成投產。二期將繼續投資3000萬元,進行礦產品深加工。2012年引進翔盛實業有限公司,有效地促進叉車、吊車行業的發展。

社會發展

全鎮有國中2所(上陵中學江口中學),上陵中心國小1所、村國小18所。2010年為了教育強鎮的建設,重點擴建了上陵中學和上陵中心國小。目前上陵中學總面積2.8萬平方米,師生總人數1300多人,國中普及率100%,上陵中學成為河源市市級中學。上陵中心國小總面積 2.1萬平方米,有12個班,師生總人數480 人。
上陵是粵贛交界之地,是京九鐵路、粵贛高速公路、忠定公路入粵第一鎮,鎮內有四級火車站1個,汽車站1個,高速公路出口1個。有鎮級中心醫院1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5%以上。
【新農村建設】 2012年,上陵鎮投入230多萬元,完成7.51公里村道硬底化改造工程;投入60多萬元在全鎮實施“城鄉清潔工程”。積極抓好“粵贛高速入粵第一村”——江口新村建設,目前,已完成前期征地拆遷工作。
【組織建設】 2012年,上陵鎮抓好“書記考書記”工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水平顯著提高。2012年,全鎮共發展黨員26人,預備黨員17人,入黨積極分子54人。紮實開展黨代表工作室接訪工作,全年共接待黨員民眾180多人次,受理建議68條,受理率100%。穩步推進農村民眾事務黨員代辦制,幫助民眾解決辦事難、辦事不便的問題,全年共為農村民眾代辦事項500多件(次)。
扶貧雙到】 2012年,上陵鎮積極推進扶貧開發“雙到”(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配合駐村工作組開展扶貧“雙到”工作,對照扶貧“雙到”工作各項考核指標,共投入1644萬元,通過了省、市、縣對該鎮6個貧困村的考核驗收。
綜治維穩】 上陵鎮堅持把社會維穩作為第一責任,2012年全鎮發生刑事案件4宗,偵破4宗。發生治安案件12宗,查處12宗;民事糾紛60宗,調處率98.0%。2012年上陵鎮被列為市火災隱患整治掛牌督辦鎮,共投入106萬元開展各項火災隱患整治工作,順利通過檢查驗收。新建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所已投入使用。

人口衛生

2012年,上陵鎮投入13萬多元完善計生基礎設施及計生服務所建設。開展免費健康查治,免費受檢950多人次。全年完成“四術”450例,人口出生率14.5‰、自然增長率11.3‰、政策生育率 68.0%,出生人口性別比109,完成縣下達的年度各項人口與計畫生育指標,通過省、市、縣計生工作考核驗收。

教育事業

2012年,上陵鎮啟動創建省“教育強鎮”工作,投資2390多萬元完善中國小校舍建設及設備設施購置。完成中心幼稚園土建工程,該園於2012年獲市一級幼稚園稱號。全鎮有國中一所,完全國小一所,在校中學專任教師82人,國小專任教師108人。2012年,考入縣重點高中以上學生168人。教育“創強”工作順利通過省督導驗收。

基礎設施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近五年有很大的提升,粵贛高速公路2007建成通車,忠定線二級公路改造2008年建成通車,客運一體化建設,村村都通水泥公路,實現村村通客車。交通、郵政、金融、電信、移動、數位電視等事業持續發展,行動網路覆蓋率100%。村村通電話,形成寬頻網、大容量的信息平台,實現寬頻接入覆蓋全鎮50%以上。

名勝旅遊

上陵鎮內南邊的五指山就像人的五個手指,故稱五指山。五指山側面有兩坐石頭山,兩個矗立雲霄(約100米高)的石山酷似羊角,故稱為“羊石”。羊石山下有一個天然石室和一個天然石洞,石室前面有一個天然草坪(約100平方米)坪內有兩棵古老的銀杏樹,雄樹開花雌樹結果,每年秋天果實纍纍。石室裡面建有神宮,安設“石古大王”神位,草坪下面有一個石洞,石洞裡常有石燕飛出飛入,構成了天然奇觀,每逢初一十五,進香旅遊的人絡繹不絕。
“翠山竹海”位於鎮內的中部翠山村,翠山村有一山連著一山成片的純竹林一萬多畝,綠色的竹葉被風一吹,一波連著一波象海浪一樣,象個綠色海洋,故有萬畝竹海之稱,翠山村山清水秀,村內風景秀麗、山上綠竹成蔭。粵贛高速公路從村中經過,成為天然的風景線,上陵出口在村中經過,交通十分便利,翠山竹海是旅遊避暑、度假的好地方,近年來珠三角地區很多遊客都前來觀光旅遊。

城鎮建設

上陵鎮人民政府設在上陵街,以上陵街為中心,近年來街鎮的建設有較大的發展,上陵街是行政中心、教育中心、金融中心、醫療中心、信息中心、交通中心、人才中心、經貿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