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學環境與建築學院

上海理工大學環境與建築學院

上海理工大學環境與建築學院前身為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成立於1996年。

為配合上海市“十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把舊城區改造、城市交通、城市環境改善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中心工作,上海理工大學按照學科專業調整的布局,適應其發展的需要,於1996年3月27日將結構工程與大樓智慧型化系統研究所、區域規劃與交通運輸系統研究所合併組建“城市建設與環保科學系”。1997年4月27日,組建成立“城市建設與環保科學學院”。1997年5月12日更名為“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目前學院設有3個系、3個研究中心和1個實驗中心,即: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系、能源環境污染控制研究中心、環境與低碳科學研究中心、環境工程研究中心和環境與建築學院實驗中心。環境與建築學院實驗中心下設3個實驗室,即:環境工程實驗室、土木工程實驗室、建環工程實驗室。此外還設有6個虛體科研所(中心),即環境工程研究所、結構檢測與加固工程研究所、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研究所、建築節能技術研究所、建築材料研究所、綠色小區發展研究中心。另有機械工業聯合會重點實驗室2個:煤(氣)高效燃燒與超低排放重點實驗室,廠房大空間健康環境與節能重點實驗室。學院現有環境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2個一級學位點及其下屬8個二級學位點,能源與環境工程博士點1個,環境工程、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本科專業點3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理工大學環境與建築學院
  • 英文名: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Architecture
  • 創辦時間:1996年3月27日
  • 類別:公立大學
  • 所屬地區:中國上海
  • 主要院系:環境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系
  • 學校地址:上海市楊浦區軍工路516號
學校簡介,師資隊伍,主要專業,地圖信息,

學校簡介

1997年4月27日在此基礎上,成立“城市建設與環保科學學院”。為促進學院建設和發展,1997年5月12日更名為“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下設4個研究所:結構工程與大樓智慧型化系統研究所、環境工程研究所、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研究所、區域規劃與交通運輸系統研究所。1999年9月原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套用化學研究室併入學院環境工程研究所。2000年6月原基礎部化學教研室併入學院,成立化學工程研究所。為適應學校實際工作的需要,於2002年10月對學院下屬基層單位進行調整,下設:環境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城建學院規劃與設計實驗中心、資源與環境實驗中心。2007年5月為進一步提高學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質量及創新能力,提升學院的科研水平,加強學科建設,重新調整了學院的實驗中心。撤消了環境工程研究所,設立了交通與環境研究中心(實體),撤消了規劃與設計實驗中心、資源與環境實驗中心,設立了4個專業實驗室:環境工程實驗室、土木工程實驗室、建環工程實驗室,交通工程實驗室,這4個實驗室均為實體,分別隸屬環境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系、交通工程系。2008年9月為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建設以及實驗室管理,成立學院實驗中心,統籌建設和管理該4個專業實驗室。根據學校六大學科群建設規劃的要求,為進一步理順學科布局結構,促進交通工程學科專業的長足發展,於2009年4月將交通工程系整建制劃歸管理學院,並於2009年9月將學院更名為“環境與建築學院”。

師資隊伍

據2019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目前有教職工:104人,其中專任教師84人。在專任教師中,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43人,博士78人,海外名校博士19人,國內名校博士48人。有國家創業千人、浦江學者、上海青年東方學者等多人。同時,學院還柔性引進高級人才13人,其中國家外專局高端外國專家入選者4人、國家863專家1人、上海市海外名師計畫1人。

主要專業

學院現設3個系:環境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系、建築學系(籌備),各學科專業系下屬2~4個不等的研究所;實驗中心1個,下設4個實驗室,即:環境工程實驗室、土木工程實驗室、建環工程實驗室、建築學實驗室(籌備);研究中心1個:環保節能材料研究中心;對外合作研究中心(虛體)1個:綠色小區發展研究中心。學院現有學科專業涉及到環境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和建築學3個一級學科,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環境工程”、“環境科學”、“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結構工程”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建築與土木工程”1個工程領域碩士點。3個本科專業點:環境工程、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學院現有學生近1000人,其中研究生近100人。學院現有教職工63人,專職教師54人。其中:正高級教師12人,占教師總數的22.22%,副高級教師20人,占教師總數的37.04%;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2人,占教師總數的59.26%,碩士學位16人,占教師總數的29.63%。
學院十分重視教學與科研,結合市場需求特別是上海經濟發展趨勢,在人才培養方面重點突出:環境污染控制與資源循環利用,建築環境、設備與節能系統集成,環境交通污染控制,環境岩土與污染控制,建築結構檢測與加固,軟硬學科融合,知識與實踐能力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學院各專業學科的特色。
2008年在學生工作方面,學生就業率為100%,位居全校第一,簽約率69.66%,位居全校第三。獲得國家、上海市各類獎項7項。在教學方面,2008年正在建設的教育高地項目1項,經費達600萬元,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項目1項,經費達200萬元,完成學校本科實驗室建設經費達100萬元,“建築環境學”獲國家級精品課程,“鋼結構”獲上海市級精品課程,此外獲上海市重點建設課程2門,對外發表教研論文5篇。2008年對外承接科研項目62項,縱橫向項目經費之比達到0.24:1,其中國家自然科學重大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部委級重點項目2項、上海市2008年度“創新行動計畫”節能減排專項1項、上海市2008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畫”社會發展領域重點科技項目2項;在研項目2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家部委級1項、世博專項1項、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3項;科研項目完成率達到100%。對外承接科研經費達810.44萬元,比去年遞增12.82%,人均科研經費達到15.01萬元,比去年遞增10.78%,其中縱向項目經費達到239.62萬元,占總經費比例的29.57%。發表學術論文136篇,人均2.52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28篇,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5篇,在國內CSCD和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8篇。出版專著1部、編著4部。獲授權專利6件,其中實用新型專利2件、軟體著作權1件。申請專利36件,其中發明專利16件、實用新型專利17件、外觀設計專利2件、著作權1件。獲各類科研獎項1項,“既有綜合性商辦樓節能成套技術”獲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在學科建設方面,2008年獲得上海市教委重點實驗室項目1項,完成學校學科建設經費達100萬元,以及正在建設的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點學科建設400萬經費項目。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2008年邀請並接待德國、英國、澳大利以及香港地區等7批專家學者,赴美國、德國、英國、韓國、奧地利亞、希臘、西班牙以及香港地區學術交流11人次,並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奧地利維也納自然資源與套用科技大學、韓國慶熙大學等相關學科簽訂了互換交流學生和合作科研的意向書,其中承擔了國際合作項目1項。同時,於2008年6月2~4日舉辦了第5屆亞太地區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國際學術會議,來自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等6個國家的20位代表和國內61名代表參加了該國際學術會議。

地圖信息

地址:軍工路516號上海理工大學環境與建築學院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