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龍

七巧龍是一種流傳於衡南縣的傳統舞蹈。作為頗具特色的龍舞。原名為“狗婆蛇龍”,由桂陽傳入衡南,根據每條龍是七節,變化巧妙的特點,改名為“七巧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巧龍
  • 定義:傳統舞蹈
  • 別名:狗婆蛇龍
  • 發源地:桂陽
簡介,表演,

簡介

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傳統節日民俗表演活動。

表演

七巧龍龍長四丈五尺,身圍一尺三。一桿珠同時指揮四條龍起舞,或起或落,或穿或跳,或結或解,或聚或散,各自按一定的程式,一定的節奏,默契配合,組成各種不同的圖案,顯示出它短而活、舞而巧、龍多而不亂的獨特風格。在耍法上集傳統舞蹈、雜技、武功於一龍,溶文、武、智、趣於一體,令人看來眼花繚亂,想來回味無窮。
七巧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