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家廳

七家廳

七家廳位於金華市婺城區雅畈鎮雅畈二村,建於明代早期,是金華地區現存最早的民居建築之一。這座具有500多年歷史的古建築整體布局基本完整,結構簡練,用材較大,頗具歷史、科學、藝術價值。1997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家廳
  • 位於:金華市婺城區雅畈鎮雅畈二村
  • 建築:呈方形布局
  • 年 代:明
簡介,文物等級,民間傳說,

簡介

建築坐北朝南,由照壁、天井、前廳、後廳和廂房構成。呈方形布局。前廳前置有照壁,上部用磨磚雕刻花牙子封檐,基座雕刻磚線腳。照壁與兩側廂房山牆連成整體,山牆處各開大門,上部置磚雕門楣。山牆處各開大門,上部置磚雕門楣。前廳面闊三開間,通面寬13.36米,通進深28.32米。梁架明間為抬梁式七架前後廊,兩山為穿斗抬梁混合式,每進前後額枋與檐檁之間置一斗六升栱二攢。後廳面闊三間,為樓上廳,設後檐廊。兩側廂房為樓廳,面闊各為七間。前後廳及廂房?形柱礎,柱子側腳,柱頭卷殺,梁、柱交接處用雙跳或單跳丁頭栱,梁、檁交接處用十字斗栱。整體建築布局基本完整,結構簡練,用材較大。

文物等級

文物年代:明
等級: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公布時間:2013年3月

民間傳說

七家廳坐北朝南,由照壁、天井、前廳、後廳和廂房構成,呈方形布局,前後廳共七開間,兩側廂房也有七間,因此得名“七間廳”。可能因為方言中發音有幾分相似,人們誤稱之為七家廳。
與許多現存的豪華古建築不同,七家廳的歷史沿革在當地宗譜中沒有任何記載。它的主人是誰一直是個謎,當地留下的只有一個傳說。相傳當年村中一名小伙子娶了一個聰明賢惠的妻子,兩人生活很幸福。但好景不長,小伙不久重病去世。成為寡婦的女子被一些村民認為“克夫、不祥”,受盡歧視。那時,她已身懷六甲。孩子出生後,這位母親靠幫富人家洗衣服、打掃衛生賺些家用,辛辛苦苦養大了孩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從小看著母親被人欺負,他發奮讀書,長大後終於考取功名,衣錦還鄉,為母親建造了七家廳,讓其他村民羨慕不已。
七家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