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度(北宋大臣、訓詁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丁度(990年—1053年),字公雅,開封(今河南開封)人,祖籍恩州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北宋大臣、訓詁學家。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丁度登“服勤詞學科”進士榜眼),授大理寺評事,累官至端明殿學士慶曆六年(1046年),升任樞密副使。慶曆七年(1047年),官拜參知政事(副相)。

皇祐五年(1053年),丁度去世,贈吏部尚書諡號“文簡”。

基本介紹

  • 本名:丁度
  • 別稱:丁文簡
  • 字號:字公雅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宋人(漢族)
  • 出生地:開封
  • 出生時間:990年
  • 去世時間:1053年
  • 主要作品:《備邊要覽》《慶曆兵錄》《贍邊錄》等
  • 主要成就:參與編撰《禮部韻略》、《集韻》、《武經總要》等
  • 官職:參知政事
  • 封爵:濟陽郡開國公
  • 追贈:吏部尚書
  • 諡號:文簡
  • 祖籍:恩州清河
人物生平,性格特徵,主要成就,歷史評價,總評,歷代評價,家族成員,祖父,父親,母親,妻子,兒子,孫子,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丁度先世是恩州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人,祖父丁豈頁,後唐清泰(934~936)初年被契丹俘虜,後逃回,徙居開封祥符縣。丁度努力求學,喜讀《尚書》,曾草擬《書命》十多篇。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丁度登“服勤詞學科”進士(榜眼),授大理寺評事,歷官通判通州,監齊州稅,太子中允,改直集賢院,調吏部南曹。
宋仁宗初年,為翰林學士知制誥
康定年間(1040年—1041年),丁度與曾公亮等編纂《武經總要》。
慶曆六年(1046年),升任樞密副使。
慶曆七年(1047年),升任參知政事。但不久,降秩中書舍人,但逾月後,復官。
慶曆八年(1048年)與樞密使夏竦不合,被罷職,為紫宸殿學士兼侍讀學士,後改任觀文殿學士。後來,再知通進銀台司、判尚書都省、尚書左丞
皇祐五年(1053年),丁度去世,贈吏部尚書,諡文簡。

性格特徵

丁度性格淳厚質樸,不故作威儀之態,獨居一室達十多年,周圍沒有姬妾侍奉。但喜歡辯論事物,長年為仁宗講解經史,仁宗常稱他為“學士”而不喊他的姓名。仁宗曾詢問他蓍龜占應的事,他回答說:“卜筮雖是聖人所做的事,但總的說來不過是一種技術而已,不如用古代的治亂興衰作為借鑑。”仁宗又曾拿著一個汲水的欹器給丁度看後說:“朕要用中正公平的方法來統治天下。”丁度回答說:“我們這些臣下也願事奉陛下不會傾斜。”因此上奏說太宗曾製作過這種欹器,真宗也曾著文論述過它,仁宗便制《後述》一篇賜給丁度。

主要成就

丁度是北宋文字訓詁學家。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奉詔與李淑等刊修《韻略》,書成改稱《禮部韻略》,還依例刊修《廣韻》成《集韻》10卷。《集韻》共收53525字,比《廣韻》多收27331字。另有《邇英聖覽》10卷、《龜鑑精義》3卷、《編年總錄》8卷等著作。他對當時軍事形勢非常注意,著有《備邊要覽》、《慶曆兵錄》、《贍邊錄》,並奉詔與曾公亮等編撰《武經總要》40卷,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著作之一。

歷史評價

總評

丁度性情淳樸,為人講求誠信,他在一間簡陋的屋裡住了十餘年,身邊沒有姬妾服侍;喜歡議論國事,皇帝每次都用“學士”二字稱呼他,從來也不直呼其名。

歷代評價

孫抃:君子履用,以純誠先。哲人事業,推直道難。二者參立,茲為本原。有美文簡,奉之周旋。心坦以毅,行方而堅。章聖在宥,汾睢告虔。巍設科等,大寵俊賢。公試墀下,擢居眾前。帝始御極,龍飛於天。健順丕斡,清明浹宣。公踐朝闥,亨途始焉。灝灝書府,峩峩掖垣。或紬史法,或代王言。公復古誼,其文炳然。玉署詳擇,金華博延。時視詔草,日陪威顏。公講事本,經謀實繁。乃贊萬樞,乃叅庶績。推以治體,濟之勤力。內重國論,翊夫柱石。外探兵鈐,綏固疆埸。生也鯁亮,動兮齋栗。不將不迎,不矯不激。不求利權,不取名跡。人其謂何,我則惟一。寖蹈晚節,解還前職。紛乎世華,淡若虛室。里襮胥照,初終罔易。凝神粹和,匽首歸沒,士伍追范,朝家慨惜。詔俾刋録,庸傳行實。嗚呼公兮,古之遺直。
脫脫:時治平而文德用,則士之負藝者致位政府,宜矣。...張觀、丁度、孫抃,世推其德性淳易,而盛度每為寮友猜憚,心跡固何如也。

家族成員

祖父

丁顗

父親

丁逢吉

母親

呂氏

妻子

蔡氏

兒子

丁諷,字繩武,官至集賢校理。娶鄭氏。
丁佩,字書紳。以明經為集賢院校理,出知蔡州、亳州。娶趙氏。

孫子

丁謨,丁諷之子。
丁謀,丁佩之子

史書記載

《宋史·卷二百九十二·列傳第五十一》
《丁文簡公度崇儒之碑》
《東都事略·卷六十三·列傳四十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